关灯
护眼
字体:
《非洲穿越》第三章 惊奇“检查汽车炸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终于抵达酒店。在酒店门前发生的一幕却一下子把我们拉到另一个现实当中。这是一个园林式酒店。从先前说到的“中国制造”大道一个左转弯,在一个小山丘的半坡处,茂盛的热带植物掩盖着一个很大的院落。院门前横档一条栏杆,门岗走出两位荷枪实弹的门卫。表情严肃,冷峻。一个门卫挎着枪用眼逼视着车里的人,一个门卫手拿一具像排地雷用的扫描仪器,开始认真仔细地在我们汽车底盘下来回扫描。扫描完毕,两人互相使个眼色,也不吭声,回到岗楼,门杆自动抬起,轮到我们驶入。这一幕看得大家即感新鲜又感惊诧。尽管已猜出几分,车一启动,大家仍异口同声地问艾曼纽尔,这是怎么回事?艾曼纽尔同样很严肃、冷峻地回答:“检查汽车炸弹”。这不能不让人回想起1998年。

上午10点左右,一辆卡车冲着美国驻肯尼亚大使馆正门驶去,在门口他们遭到门卫的的阻拦。驾车人没有与门卫纠缠,掉头驶向大使馆的后门。这回他们毫不客气,门卫刚出面阻拦,他们即跳下车拔枪射击,枪声余音未消,跟着一声巨响,整个内罗毕都为之颤抖。美国大使馆十层高的主楼笼罩在漫天升腾的黑色和黄色混合在一起的硝烟里,虽未坍塌,但它方圆几百米的街市建筑尽数变为一片废墟。顷刻之间,235人丧命,4500人受伤。这一声巨响惊动了整个肯尼亚,整个非洲——几分钟之后,邻国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也传出一声巨响,美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也遭到汽车炸弹袭击——整个世界被震动了。也就是从这天开始,世界第一次听到一个名字:本.拉丹。不过,这还只是序幕,两年以后的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遭受到几乎超出人类想象力的恐怖袭击。恐怖分子总共劫持四架民用客机,其中两架撞向纽约世贸中心。惊天的大火和炙热的浓烟使纽约城最高建筑,被称作双子星的大厦,在人们无奈的注视下,彻底坍塌,三千多人死亡。本.拉丹名字再次出现,而且作为世界头号恐怖分子更加响亮、可怕,也更加可憎。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时刻担心恐怖主义袭击和反恐战争不断升级的时代——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历经十五年,作为这两场战争的胜利成果,支持恐怖主义的伊拉克总统、独裁者萨达姆被从伊拉克北部一个小村庄的地窖俘获,最后被伊拉克新政府判处死刑。2011年5月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美国一支反恐精英部队驾驶两架“黑鹰”直升机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处突袭一个小院,几名美国海军陆战队海豹突击队员冲上二楼踢开一个房门看到一个多少有些衰弱的大胡子操起一支ak-47冲锋枪企图顽抗,反恐精英们扣动扳机,将其当场击毙。这个人就是本.拉丹。始终处在反恐战争前线的肯尼亚则在2010年,将制造内罗毕大爆炸的首要恐怖分子缉拿归案,这再次验证了黑道上的一句名言“出来混,终究是要还的”。美国举国欢庆,肯尼亚也在举国欢庆。只是高兴得还太早。20世纪中期以后,恐怖主义以***教原教旨主义思潮为核心,不断在全球滋生,到世纪末达到顶峰。理解起来,肯定是我们这个星球不同的国家、民族,不同的信仰和文化价值观存在太多的利益冲突,而且在许多方面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有个叫亨廷顿的美国学者把它称为文明的冲突,指的是以基督教为核心思想的西方文明与***教为核心的东方文明的冲突。这种解释很直观且充满历史感,但细想下来还是过于简单化。造就恐怖主义及其恐怖主义组织滋生的实际原因一定比这复杂、深奥得多,自然,也就不会随着本.拉丹的铲除或非洲恐怖分子的被击毙而消失。没有本.拉丹后的世界反恐战争仍在继续,21世纪一个长时间里,恐怖主义的阴影仍将在人们心里挥之不去,恐怖主义袭击的预警仍将时时响起。这不,就在我们抵达肯尼亚之前几个月,美国国务院曾前后两次发布内罗毕和肯尼亚第二大城市蒙巴萨可能受到恐怖袭击的预警:“美国使馆在此通知在肯尼亚居住或旅行的美国公民,美国驻肯尼亚使馆收到可靠消息称,内罗毕的酒店和政府建筑可能将遭到袭击。”美国使馆表示,袭击的具体时间目前未知,但他们有理由相信这次袭击计划已经进入最后阶段。没过两个月,美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再次发布警告,称肯尼亚第二大城市蒙巴萨可能遭遇恐怖袭击。悲哀的是,预报的没有发生,预报不到的却多次发生。2013年、2015年、2019年发生在内罗毕的几起恐怖袭击事件都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