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凤飞三求凰》第一章 陶家 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楔子

秋夜风凉,云浓月黑,华明澜屏息敛气藏身在树后,因知前方那人警敏异于常人,不仅让随从远远待命,就是自己也是不敢过于靠近,便只看到影影绰绰在掩埋着什么物事。待那人已飞身离开良久,华明澜朝后面打了个手势,方才缓步走上前来。这是一片漆树林,在京郊并不多见,那人走时又用落叶干草铺了一层,依然能察觉一些不自然来。

华明澜青黑色的皂靴踢开一处乱叶,低头看了看,示意跟上前来的随从掘开来。此时正是秋雨后没几日,土壤湿润,那随从抽出刀鞘连铲带挖,只听“叮“得一声倒似玉器相撞一般清脆,在这深夜里透着几分森森的寒意。随从滞了一下,徒手拨开泥土,现出一片衣角来,那发出声音的可不就是坠在衣服上的一块佩玉。华明澜也愣了下,再想不到竟是埋了死人,他眼神凝重起来,低下头借着月光端详了那玉佩,五福捧寿花样,上上等的吉祥寓意,顶顶好的羊脂白玉,却跟着主人一起乱葬于这人迹罕至的树林中。待随从抹尽死者脸上的泥土,一时惊骇,竟一个不稳险些栽倒。

华明澜确似早已知晓尸首的身份,只是问道:”何因致死?”

随从吞了口水,上前翻看,神色更加不定,他小声回道:“是雀儿针,三十三支全部在胸腹间,立时毙命!”

一直面沉如水的华明澜终于神色微动,沉声道:”找两个人来,处理得干净些。”

随从却还是觉得脑袋木蹬蹬发胀,他并非没见过死人,跟着华明澜这个玉面阎罗,手上何止一条人命,只是怎么也想不到那位能下此狠手,敢下此狠手,怪道人都说黄蜂尾后针呢,再想到那位难描难画的美貌来,竟觉发冷起来,说话间便有些结巴:“侯爷,方才那位定是拂尘了,可不就是陶.....这位可是.....可是.....”

华明澜看了他一眼,随从立时脑子手脚皆清明起来。

死者脸色青白,临终那瞬间的错愕惊恐冻结在瞪裂的双目中,华明澜剑眉微皱,弯腰扯下那块佩玉,拢在袖中,这个结果情理之外,意料之外,绕是他也一时难以消化,半晌后,他骂了一声:”悍妇!“

三年前

陶府致远居

丑时刚过,新任通政使陶国安便已起身,两个丫鬟脚轻手快,不发丁点声音服侍着着朝服,束犀革,陶通政使正张了手臂让两个丫鬟配绶带系环珮,却听身后悉悉索索,回首看到贺氏一手拢着浅玉色的素纹寝衣,一手微掀起半边帏帐,温媚如月的脸庞被高足灯架上的微光映着,越发朦胧慵懒起来。陶国安看得心中微热,道:”这才几更天,又不用你,起来做什么?“黄氏虽没再起,却也没有就势躺下,就这样隔着帐子说话:”二爷今天日几时能回?“

陶国安紧紧束革,回道:”新年第一日上朝,估摸着酉时都未必能落衙呢,莫要等我,要回时,自然会差人来报的。“顿了下又道:“这还未过正月呢,又冷得紧,也不必带孩子们日日去正堂请安,松散几日吧。”

黄氏半捂着嘴,打了个哈欠,斜了眼道:”你不必瞒我,昨个文梧和文姜可又是从后门进来的,虽说是元宵,也太过了些,文梧怎样不说,文姜翻了这个年也十三了,该拘着狠学点娴静女孩家的活计了。”

陶国安道:”怎么现在元宵看个花灯就说嘴了,在杭州时,天天春郊打马,这京城虽不比,也不要太拘着她了。“

黄氏一笑:”正是因为回了京,外头不论,家里可还有大哥家的文琳,文瑜两个丫头比着呢,到底不好太打人眼。“

陶国安心知妻子为女儿打算,只是他早些年四处为官,文姜也跟着他到处溜达,见过的玩过的又不比京城闺秀,现在让她整天坐在四方院里观天也委实不好受,还须得哄着慢慢收回性情,想起陶文姜的脾性也是他纵惯出来的,不觉有些头疼,看来还得是他聪颖贤惠的妻子费心了。他挥退了丫鬟们,撩开帐子,嘴角噙着笑:”你昨儿个不是累着了么?怎么知道他们俩几时回来的?“

黄氏轻啐,斜睨了他一眼,半躺在迎枕上,只道:“今岁头一回呢,倘晚了仔细圣上拿你开春。”

陶国安声音放得更低:“他现下放开了怀抱,坐拥三千,暖被香衾,怎的也不会早了。”

黄氏闻言微直起了上身,抬手捂住了陶国安的嘴巴,急道:“皇家的事儿也敢拿来调笑。”

陶国安抓住黄氏的手捏了捏,道:“皇后娘娘凶悍,除夕夜都没让皇上进寝殿,宫外都传遍了的。“

黄氏抽了手,推了一把陶国安靠过来的胸膛,嗤笑:“皇后娘娘再凶悍,年前还不是新封了王丽妃?王家那些个子弟也跟着耀武扬威起来,华明澜那个正经国舅却没过得正经年。可见还是男人家威严,恁她是一国之后还是一家主母呢。“语毕,即掩了帐子,转身朝内不再吱声。

陶国安摸了摸鼻子,直起身轻叹了一声,道:“今儿让小厨房给你做点鸭肉小饺吃,沾着这新酿的小醋,才对味呢。”虽然知道自己言多必失不小心打翻了一碟醋,可自家的这碟醋即使酸起来也是微香微甜的。

黄氏听着陶国安出门的脚步声,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复又合上双眼。

直到天色微亮,黄氏才召来人穿衣洗漱,陶家几房住在一起,已致仕的陶老爷太太体恤儿子们当差繁忙,媳妇们教养子女,管理家宅也甚是辛苦,并不狠要他们三餐侍立左右,黄氏也一般是在用过早膳,听管事嬷嬷禀报当日的紧要事,卯时三刻才会去给老太爷老太太请安。黄氏用青盐擦牙后对身边的大丫鬟宝珠道:”今儿让姑娘随我用早餐,去吩咐一声。”

宝珠正递上热腾腾的帕子,回道:“方才小丫鬟们提水的时候看到姑娘带着青禾朝秋煦堂去了,估摸着今天要陪着太太用早膳了。”

黄氏擦手的动作停了停,叹口气道:”这是躲着我呢,正事儿上不见她那么精乖。“

宝珠闻言笑了笑道:”姑娘定会回来陪太太用午膳的。“

黄氏道:”那时她哥哥也下学了,杭哥儿闹着,仆妇们还要回事,谁还耐烦搭理她,一天可不就混过去了?“

宝珠不好再搭话,外间已有小丫鬟摆好碗筷,便就势扶着黄氏出了内室。

黑漆嵌螺钿圆桌上已摆上了七八个佐粥小菜,黄氏口味清淡,早膳更是少见荤腥,只一笼鸭肉小饺摆在中间,却见旁边还有一个白瓷炖盅,盅盖紧扣。黄氏平素常用的那几样都是厨子们做熟了的,且她食用精细,舌头也刁钻,莫要说陶府的大厨房,就是致远宅的小厨房也不敢自作主张。宝珠上前掀了盅盖,却是一道八宝南瓜盅,黄橙橙热腾腾的南瓜肉,酥烂烂甜糯糯的八宝仁,香气扑鼻。

宝珠呀了一声,眯眼笑道:”这样的手艺,定是姑娘让青禾早早做好了,小厨房擎等着献上来呢。姑娘真是孝顺,去老太太那里尽孝,还不忘了夫人。“

饶是黄氏心里清楚这许是陶文姜“避祸”的伎俩,也不禁嘴角翘起,随着宝珠侍候着,软糯糯的八宝馅,佐着鸭肉小饺,一口一口吃的香甜。

秋煦堂是陶家正房,现居着陶家的老爷太太,因病致仕的前礼部郎中陶老爷近年身体有所好转,愈加修身养性起来,五更一到便起身耍一套太极,再到书房或写字或读半卷书,辰时一到与陶老太太一道用早膳。陶文姜到秋煦堂的时候,陶老爷正在书房,李嬷嬷催促着小丫鬟们给陶老夫人梳妆,出了卧房正巧看到陶文姜带着青禾一路走来,忙上前招呼:“二姑娘今天来的可早。”

陶文姜笑容明丽,一边随着李嬷嬷往正室走,一边答道:”我陪祖父母用膳啊,晚了就没我的了。“

李嬷嬷笑道:“昨儿新泡好的黄豆,清早儿就做了豆腐花,拿高汤煨着,二姑娘有口福。

陶文姜笑很是娇嗔:“那李嬷嬷叮嘱下去,我要用鸡汤煨的,多放胡椒,我可不要肉糜。“

李嬷嬷笑盈盈道:”嬷嬷省得,这就吩咐小厨房给二姑娘换上新鲜的虾仁。“看到青禾手里端着小瓮,了然一笑,冲青禾轻摆了手随她一同去了。

秋煦堂因是陶老爷和太太起居的地方,正室左右两边紧挨着内室和陶老爷的书房,仆妇丫鬟们也大都学会屏气凝神,少有嘈杂之声,是以陶文姜声音一起,便犹如平静的湖面投入一粒石子,一圈圈荡起来。好在她声音清脆,传到静谧的卧房不显聒噪,倒像清晨的雀儿一样新鲜灵动。陶太太端坐在镜台前由着小丫鬟整发,闻声也止不住笑意,正巧从铜镜里看到陶文姜走进内室,手里还捧着一只插着梅花的白瓷玉壶春瓶,便假意斥道:“大清早儿的,你精神气倒足,到祖母这挑肥拣瘦来了。”

陶文姜嘻嘻笑着给陶老太太行礼,就有小丫鬟上来替她解了云锦斗篷,露出碧青色及腰小襦袄来,下着十二幅淡金色马面裙,腰身处系着粉红宫绦,缀着白玉牡丹佩,既清雅又娇贵。陶文姜走近,铜镜里便显出少女殊丽的面庞,梳了个双挂望仙髻,发髻上点缀着珍珠珠花,相间着丁香碎金饰,圆润的耳垂上也是同色的丁香耳钉,耳边各有银丝绳细细编制的一缕垂发,摇曳动人,豆蔻年华,不画自清的小山眉,尤其是一双妙目,水光潋滟,顾盼神飞。任谁见了这样钟灵毓秀的少女,也会心软几分,更何况亲祖母。看她捧着瓷瓶的双手微微有些泛红,便急道:”可是一路走来,冷着了?身边的丫头怎也不备着手炉?“

陶文姜摇摇头,看着小丫鬟给老太太挽发便急道:“将发髻挽得再高些,梳成牡丹髻。”

正在梳头的小丫鬟手一顿,却不知是不是该继续下去。

陶太太啧道:”不许胡闹,今天既不出门又不迎客,梳个简单的发式就好。“

陶文姜不满道:”祖母,你看着梅花开的多好阿,用来簪发再合适不过了,我可是千挑万选折来的。“

陶老太太定眼一看,几枝梅花或含苞待放,或艳红似火,可喜招人,看到陶文姜一脸委屈,撅着的小嘴比梅花还要娇嫩,不由虚点了她一下,无奈道:”就梳个牡丹髻吧。“

陶文姜顿时欢快起来,看小丫鬟手指麻利的梳高了发髻,便在又在妆匣里挑选合适的发簪,又召人拿来小剪子,仔细剪下一截梅花枝来,斜插在一旁,陶老太太刚过五十,因常年无甚心事,保养得不差,陶文姜单选了一支八宝凤钗,不沉重却压得住富贵的高髻,斜插的梅花更是显出好气色来。

陶太太暗暗点头,这丫头肖母,吃穿也成章法。

陶文姜见状更是得意,捧起梅花瓶,仰着下巴道:“这个摆在内书房的花几上,正合着那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陶太太还未更衣,便许她去了,只是多说了一句莫扰了祖父读书的话来。

陶太太确是白叮嘱了一句,陶国安夫妇虽只有这一个女儿,百般娇宠,却也没溺爱出刁蛮性子来,又自小随父母远任,看多了人际往来,眉高眼低,并不同不谙世事的一般闺秀。

她放慢脚步走进陶老爷的书房,将花瓶放在墙角的花几上,正想轻手轻脚的出去,却瞥到陶老爷未在读书,却铺起宣纸,从松鹤纹竹筒中挑拣出一只羊毫笔来。陶老爷在书房不喜仆从随伺,技痒之时也只好自身磨墨调水,陶文姜忙走上前,拿过墨条砚台,边磨边歪头问道:“祖父是想做山水还是花鸟画呢?”

陶文姜显是常出入的,陶老爷倒也不惊讶,便捻须道:“愿符千载寿,不羡五竹封。“

陶文姜闻言便在浓墨中注入一管清水,调得更淡些。陶老太爷看她手法娴熟,调和的墨色均匀,且未有一点溅出,暗自称许。他的次子陶国安两榜进士出身,琼林宴上就以一副东海龙王宴的丹青妙笔得先帝青睐,名声大噪,世人却不知陶国安的画法却是得了父亲的真传,可惜陶国安人仕之后,在绘画一道荒废了,此时见文姜倒颇通一时感念后继有人,又感念朝廷风云变幻,陶家前途未卜,不免翻覆万千,下笔更是苍劲有力,衣袖翻飞之下,傲立于雪山之巅的华茂春松跃然纸上。

画虽已成,陶文姜察觉到陶老爷心思尚在画中,不愿出声惊扰。一老一小各有心思,晨曦穿过窗棂,所到之处薄薄的尘雾也缓缓升起,书房中更显静谧。直到有仆妇来请示早膳,陶老爷方才醒转回神,看到乖孙陶文姜双手平放于小腹,低眉顺眼,仪态娴静,乖巧有礼,很是满意。轻咳了声:“不知道小厨房准备了甚了。”

陶文姜顿时活泛起来,一双秒目波光四转,扶着陶老爷的胳膊边向外走,边甜甜笑道:“李嬷嬷说今天有老母鸡汤兑的豆花儿呢。”

陶爷经过花几看到花几上置放的梅花,虽只有数只花枝,却花团锦簇且错落有致,心中慰贴,便笑道:“就是为了你调得好墨汁,也值得一碗!”

正厅里陶太太已经收拾妥当,看到两人笑语不断的缓缓而来,笑道:“以为你们爷孙要废寝忘食了,还不快坐下。“

陶家并非经世大族,至陶老太爷开始不过是京城中不入流的六品文官,到做到礼部郎中也未能跻身京城末流富贵人家,好在子孙争气,次子陶国安,方过而立之年就已是一方要员,又逢圣恩,甫一入京便是通政使,陶家已颇有中兴之象,然吃穿用度并不奢靡,陶老爷近年尊崇养生之道,更是口味清淡,顾陶太太张罗的早膳不过是梗米粥,几样素点心小菜一类。

陶文姜虚扶着陶老爷入座,才在陶太太身旁安坐,这时李嬷嬷带着青禾端着白瓷大盖碗上来,掀开盖子,鲜香四溢,却是一碗蟹黄豆花儿,汤汁浓稠鲜黄,豆腐白嫩诱人,让稍显寡淡的早膳瞬时有色有味起来。

陶太太惊诧道:“这时候哪来的蟹黄?”

李嬷嬷笑着看了陶文姜一眼,陶文姜才笑道:”今秋螃蟹肥硕,青禾就封了几罐子醉蟹,进京的时候就带来了,正巧李嬷嬷做的豆腐最嫩,拿来配醉蟹黄再没有更好的了。“

已经有小丫鬟给三人拿小碗盛了,陶太太尝了一口赞道:”还是蟹黄汤汁调的好,又鲜又甜,李嬷嬷可没这个手艺调理。“笑着看了青禾一眼道:”你母亲会调教人,给你的丫头也都是得用的。“

青禾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省得圆润讨喜,白嫩嫩的脸蛋泛着粉红,闻言忙回道:”谢夫人夸奖,多亏有李嬷嬷帮我掌着火候,才没熬过头,失了鲜嫩。“

陶文姜也对陶太太笑道:”中午我还陪祖母用饭,请李嬷嬷做蟹鸡煲,让青禾打下手。“

李嬷嬷应承道:”哎,难得二姑娘看上老奴,定将看家的本事使出来。“

陶夫人指着李嬷嬷道:“你是个没成算的,她们主仆二人想着法儿偷师呢,你倒是不肯藏着掖着。”

陶文姜马上不依不饶,陶老爷平时这样一个严肃的人,也顺着陶文姜打趣起来,道:“偷师不如拜师,让青禾给李嬷嬷磕头敬茶,以后就光明正大的学。”

青禾从善如流,马上就要行礼,陶太太却觉得既然是拜师,那就不能随便,要青禾准备斗酒,鞋袜做束修。

几人凑在一处其乐融融得吃过早膳,陶太爷正与陶太太在罗汉床上棋,陶文姜坐在一旁观战,不时添茶,却听外廊上小丫鬟们的请安声,李嬷嬷招呼道“大太太,大小姐来了”。

陶太太与老爷对视一眼,心里纳罕,年节刚过,长房大媳妇卞氏要操持祭祖,年礼后的事务,二房官位显赫,年下迎来送往更是需要二媳妇黄氏打点,三房倒是清闲,三媳妇一贯的多愁多思,大年下的陶夫人也不愿多见,索性让儿子儿媳妇们正月里不需早晚请安,三房也都从善如流,只晚膳后相约来请安。

现下大媳妇和大小姐陶文琳来秋煦堂却又不知为何。

正思纣间,一个圆脸中等身材的富态奶奶和一个十四五岁的清秀少女走了进来,两人皆是举止端庄,目不斜视。两人半蹲行礼,才在一旁的交椅上坐下。陶文姜本跪坐在陶夫人身旁,也不下床,只对陶大太太和陶文琳欠身行礼:“大伯母好,大姐姐好。”

好在陶文姜笑容甜美舒展,不显失礼,只觉娇憨。

陶大奶奶卞氏嘴角扯出一丝笑容来,陶文琳却点头微笑道:“二妹妹早。

陶太太作势打了陶文姜一下道:“像什么样子!“

陶文姜嬉笑的伸出脚来,青禾正要给她穿鞋,就听陶老爷道:“算了算了,都是自家人,也别拘泥于那些虚礼了“陶文姜便向陶夫人身上一靠,随他去了。

陶太太向卞氏问道:“年节事忙,怎么现在过来了?“

卞氏应道:“仆妇小厮们已各归各处,相安无事,只是有件事儿要回母亲。原教导姐儿们的高大家昨个来信,还想回来教导咱家的女孩们。”

陶太太皱了眉头道:“是去年招了上门女婿的?不是说要帮女儿女婿理家才辞了先生的?“

卞氏回道:”听说家里头已然有了章程,也只是有些个薄产,哪里需要那么多人打典,再者她年岁不大,让她安心做老太太怕也是不舒服。“

陶太太叹口气:“高大家虽有些名头,到底是寡妇失业的……“

卞氏犹疑了一下,方道:“听说新招的那个女婿也中了秀才,人情往来越发抛费起来。“

陶夫人又是叹气,道:“怜她是寡妇失业的,女儿女婿又是扛不住事儿的,就还让她来吧,本也不指望她能教出女状元来。“

卞氏忙应下道:“那儿媳就让她三日后再来吧。“

陶文琳却轻声问道:“高大家还是有些学问的,到时我找二妹妹一起上学可好?”

陶文姜心中暗叫不好,眼睛转了转,对陶文琳道:“高大家正月里就来吗?可是母亲前几日还说要带我走动亲戚呢。”

陶文琳笑道:“也不急的,妹妹闲在家里时就来听课,高大家对礼仪女学颇有研究。“

陶老爷本捻着棋子看棋局,这时干咳了一声道:“你二妹妹一家刚到京城不足一月,且不说车马劳顿,单是京城这边你二婶家的亲戚都尚未走动,且让他们安顿好了再说。“

陶文琳脸色暗了下,卞氏接口道:“你妹妹初来乍到,先适应一段时间,先不急着功课。更何况二弟妹出身黄家,平时对你妹妹的教导定当不差。“

这次轮到陶太太脸色僵了一下,黄家豪富显贵,家里的子女吃金饮玉一样的养大,陶文姜的生母二奶奶嫁给当时还只是穷翰林的陶国安,称得上是低嫁,也因此在陶家比郡主还要体面些,对外能与豪门贵族交际,对内又是理家好手,若有让陶太太略有微词的地方,就是娇贵了些且不精女红。

陶太太思及此处便撇了一眼陶文姜,样貌无一处不精致,穿戴又无一处不精细,往日里觉得她比陶文琳更活泼讨喜,此次却怕她自小被养成骄奢的性子而不自知。

只是陶老爷方才发话了,她也不好驳回去,只心里暗暗道:“待出了正月,无论如何也要拘着二丫头好好专心闺学,煞一下锐气。”

陶文姜看厅内气氛有些沉寂,开口问道:”大伯母和大姐姐今天要留下来一起午膳吗?“

卞氏微微一笑,对看向她的陶太太道:”元宵已过,礼单和祭祖的器物也都等着规整入库呢,晚上再来陪母亲用饭。“又转向陶文琳道:”亏得你大姐姐要跟着我核对清单,不然我一人哪里忙的过来。难为她正月里的竟不能好好玩乐一回“

陶文姜也不再讲话,觉得是自个儿跟哥哥溜出府看灯的事迹败露了,脸色淡淡的给陶老爷续了茶。

陶太太倒是嘱咐了一些日常事务,卞氏应下,便与陶文琳一起告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