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冰莹》第007章 晨钟暮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楚灵雅出身一农户家庭,父母均为佃农,从小家境清寒。

她家住址,就在临近天城山的一座山峰半腰处。

而这天城山,距青州州府五百余里,离飞云县则只百里之遥,由数座高低不一的陡峭山峰,连绵而成。

山之四周全被茫茫阔野团围,故而峰巅虽不甚高,称不上遮云蔽月,却在一目可览的平野上凸显突兀高耸,远望有峨不可攀之感。

天城山主峰名曰摘月,其上建有一庵,名白云庵,位于靠近山顶的漠漠古林旁畔。

全庵里外上下,皆以老木坚石修建,沉朴凝厚,壮阔有度,已然经历百年风霜,根基牢固,坚不可摧。

楚灵雅简陋穷苦的家庭,偏偏人丁兴旺,加上排行第五的楚灵雅,共计兄弟姐妹六大六人。

楚家境况贫寒,一无长物,因此捉襟见肘,无力抚养。

楚灵雅父母无可奈何,只得把天赐女儿身、体质又强壮的楚灵雅,一滴泪一滴血的亲手送至白云庵,供庵里众尼随意差遣,让她当个卑贱的粗使下人,挣碗聊以饱肚的辛苦饭。

时年,楚灵雅不过十二三岁光景,完完全全一个寒衣裹身、稚气未消、乖巧温顺又腼腆好羞的可怜贫家女模样。

以整日整月的时光为伴,于那晨钟暮鼓、清静梵音之中,楚灵雅吃苦受累的整整煎熬了一年。

此后,一位时常监察下房的轮值老尼,见楚灵雅身材结实,容貌美俏,又本分老实能吃苦耐劳,与一应杂役截然不同。

本就心慈面善的她,见此凄楚情景不禁起了恻隐之心、怜悯之爱,考虑若是让她一直做个打杂小仆,空然挨过岁月,实在可惜可叹!

某一天,她就找了个机会对庵主言明,并在她面前着实为楚灵雅大讲了一番好话。

庵主心性善良注重人才,手拈莲花指听了老尼姑滔滔不绝的夸赞语,半信半疑的记在心间。

待到一日傍晚空暇时分,她随意寻了个理由,由白眉老尼陪同来到柴房一角,藏身房后暗窥楚灵雅。

没过一会,恰巧楚灵雅一身粗衣,小脸微红挑了担水回来。

少时进了灶房,她将竹担卸下肩,踮起脚跟将桶里井水倒入大缸后,未及休息接着持斧劈柴。

完事之后,她不顾匍匐之劳,又来到门外找了根细树枝拿在手上,以半跪之姿在那沙土地上,写写画画。

庵主由老尼姑陪行,从楚灵雅后方轻步走近,伸头凝目仔细一看。

地面上竟然写得是启蒙文“千字经”之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两句。

诗句旁边,还画有一副小人执剑劈刺的简约图形。

字体难当行云流水,飘逸灵动,却也工整端正,视之爽目。

尤其是一笔一划的转折力度,浑如金钩铁划般铿锵劲美,给人留以深刻印象。

旁边的劲装小人舞剑图,线条粗糙简略,比列有所失调,实难媲美名家手笔。

但那点画出的关键身形和精准姿势,全然透出粗犷浑厚的凌厉气势,让人不禁长忆脑海。

快速注目后,庵主内心禁不住连连赞誉,面上却不动声色,只带着不易察觉的微微笑意轻声开言:“小姑娘,为何在此写字画图呀?”

楚灵雅闻声回头一看,见是身披缁衣慈眉善目的老住持,还有旁边那位宽袍大袖长眉如雪、屡屡关怀自己的年老比丘尼。

将手中细木枝急忙放下,她迅速站起了身,两手下垂低眸侍立,异常恭敬的如实回答:

“回师太的话,由于家里贫穷,我从没读过书,更没念过书塾,此间也没有纸和笔,所以我只能在地上写字作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