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死士》第七章 突厥一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走在城外的林间小路,书生止不住心潮起伏。.回想起两年前山林邂逅六神,又得帖木尔赠送奇书。心中常常不安,这六神狼名满天下,但帖木尔似乎还更胜一筹。他们到底是什么来历。又想起无妄山里的千年文武圣地,不知那中年剑手现在怎么样了,那位小师妹呢?想起那小师妹的模样心里又一阵甜意。物转星移,这两年来自己日思夜想,苦心钻营权谋之术。终于等到今天。而明天又如何呢?自己大计在望,富贵指日可待,等他日门楣大耀,鲜衣怒马的去无妄山,那小师妹见到自己又是怎样呢?是否还像那日般看不起自己,或者投怀送抱。想不到越想越乱,书生将折扇缓缓摇两把,收敛些心神。罢了,此时想那么多作甚,转而又想到此事的正主——史家。

这史家天下闻名,世代均以养马为生,经过几辈人两三百年的苦心经营,到史万和这一代,如今全国各处都设有牧场,牛羊马匹已不可数计。

这史家既富,更可说是如今大宋的栋梁之柱。经史家驯养出来的马匹,耐寒耐苦,适于长途跋涉。更可贵的是史家乃突厥族后裔,对战马的驯养更是别有一套密法。经史家驯过的马匹,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忠心护主,臀股上带着箭还能冲出个几百里。如今大宋北至边防,南至王师,无不以史家所驯之马为贵。军马里十有七八出自其手。

但凡事有弊亦有利,这史家养马精良,全仗突厥古法。而事情坏也就坏在这突厥二字。这史家原本是突厥后裔。突厥,乃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一支,居住在高昌西北一带。和其它游牧民族一样,大草原孕育出的马背民族有着骠悍的民风,和酷爱侵略的性格。曾一度强盛过,建立过自己的突厥政权,最高领导者称为可汗。在契丹之前,自称与九姓回纥同族。

突厥人大约在公元500年前后最为强盛,历代可汗均与中原王朝对峙。一时强,一时弱。隋唐时君王对突厥均采取恩威并济的手段,并不曾血腥镇压。但如此一来却越助长侵略气焰,公元626年,颉利可汗更趁着唐太宗刚继帝位,脑门一热之下竟然领着10万骑兵一路侵略,直打到渭水便桥,距长安仅40余里。长安戒严。

唐太宗大怒,亲率大军与侍中高士廉、中书令房玄龄等六人驰至渭水,与颉利隔河而谈,责他背约入侵。突厥将领大惊。接着唐朝诸军会集,旌甲蔽野。颉利此刻见识到唐军怒容,才知天朝之盛。慌忙请和。唐太宗立国之初,国家未安,百姓未富。便允其请求。斩白马,与颉利可汗在便桥上订下互不侵略的盟约,才放突厥撤军退走。

事后唐太宗叹道:“突厥贼子野心,罪不容诛也。”可怜突厥至此仍不知悔改,回去之后没隔两年又背弃盟约,助梁师造反。如此一来,天朝动下真怒,发兵一举攻破颉利可汗。突厥随即向唐朝称丞。请尚公主。

按说突厥已知天朝威风,便不该再生侵略之想。但突厥反复无常,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时反时乱,未曾有一日安宁。679年时再次判唐,扶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并烧杀原庆二洲百姓。天朝无奈再度镇压,默啜可汗又降,又称臣,又娶公主。武则天为表安抚之心,更封默啜为为左卫大将军、称归国公。至此突厥再免灭族之祸,反而因祸得福。武则天想突厥久战之国,为安突厥之民,更赐突厥谷种4万斛、杂彩5万段、农具3千件、铁4万斤。虽然兵败,但国力经此竟大大增强了。

这默啜算得上是个无耻之人,为表示归顺竟请求武则天收他做儿子。取得信任后以发大军镇压契丹为名又反。可怜天朝不知狼子野心,竟大开长城,让突厥在中原腹地囤积大军。中原百姓深受其害,仅赵定二洲便被生屠九万平民。狄仁杰领兵10万追击,但未能追上。默啜一路烧杀抢掠,大为得计。撤回漠北后拥兵40万,占万里地,飘飘然不可一世。但至此天朝认识到突厥反复无常,赵定二洲尸骨之寒,终促使天朝下定诛灭之心。唐玄宗时对突厥大下其手,以驱逐和赶杀告终,至此猖狂了500余年的突厥一族终于退出历史舞台。

这史家,便是突厥被驱逐后残留在中原地区的后裔。史家先祖也是赫赫有名,乃是阿史那熟毗伽一族。突厥难后,他们阿史那这一支隐姓埋名生活了几十年,后来复国无望,才安下心来遵了汉人传统,改为史姓。发展到史万和这一辈,忠心宋朝,几与汉人无异。

按说这史万和有富可敌国之财,掌握了全国的战马和一大支命脉经济。朝廷理该重用,封公拜爵也是理所应当。但史万和有苦自己知,他胸腔里什么血不流,流的竟是突厥的血。他的先祖反复无常,伤透了中原百姓之心。是以难后天朝仍留有遗训:“凡突厥之族,永不招抚,永不任命。”

虽说如今改朝换代,李家天下变赵家,唐朝也变成了宋朝。但前车之鉴,如犹在耳。其实中华民族早自商周以来,便深受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之苦。秦始皇发民夫百万,不惜背上个千古骂名也坚持修筑万里长城,目的便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虽说秦始皇残暴,名声不怎么好,但的确是千古霸主,深明远见。日后这一线万里长疆,硬是将北方游牧狠狠的抗在关山之外,数百年侵不进中原。直到极度无耻之人——后晋石敬塘认贼作父,割幽云十六洲与辽,长城天堑尽失。才让契丹入侵到中原北方地区,建立辽国。

从这里也可以看到长城在中原民族的战略意义和战略地位。在长城面前,即使是号称上帝之剑,魔鬼的惩罚,一直打到欧洲,五年内三破西罗马的匈奴王阿提拉,也只能望长城而兴叹。从而转战西方。在此又兴叹息,若不是幽云十六洲被拱手送给别人,契丹人再过八百年也不一定踏得进中原一步。

如今宋朝仍受契丹之害,对突厥又怎会信任。是以这一条遗训不论唐宋均被奉为至理。如今朝野,但凡是突厥血统,永不招抚,永不任用。即使是史万和也不能例外。这也成为史家一块心病。以前小打小闹的没人注意,但自家越坐越大,到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深怕自己这突厥血统终有一天会害了自己,那动辄便是抄灭九族的酷刑。

中原民族有一句古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宋朝对自己不信任,而他这一家关系到什么?关系到大宋的经济命脉,关系到大宋十之七八的战马。关系到大宋的整体军事实力。若不是自己家大业大,这些年来又苦心经营,和目前辽宋相峙不下的局势。恐怕自己早就被收拾了。

既然掌握到这么一条信息,在书生看来便有可图之利。思考间书生已来到城内,当时卞梁,乃天下名城,与辽国上京遥相对峙,同为天下大都。商贩之鼎盛,宫墙之高壮,进了城一排排望去,人群繁多但井然有序。书生外地人,领了党籍可在宵禁前自由出入。不时有一队队轻骑官兵往来市上,乍看上去又威风又漂亮。书生道好一副大城气象,找一家小酒馆坐定,吃两角酒便开始筹划起来。

成大计第一步,那便是当面游说史万和。但书生无名之辈,岂有这么容易见到史万和?这事得由浅入深。于是书生一连在城内耗了四五天,先认识了史家下人。又花些金钱通过下人认识了史家管家。奉上金银过后几番曲折,其中免不了通过管家之口,透露些史家既将大祸临头,朝廷即将对其动手之类的话之类小手段。终于在第六天时见到了史家正主,畜牧大王史万和老爷子。</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