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四面墙(网络版)[修订]》关于本书的出版和媒体报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5年12月初,《四面墙》终于出版……!

由共和联动图书公司运做,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国际大32开[小16开]本,35元,通体红色背景,“四面墙”三字顶天立地,腰封上的字:“监狱生存经历者写实主义巨著”“四面高墙,另类战场,弱肉强食,江湖教程,炼狱百相,震动文坛”。(自汗一下,呵呵)目前已发现几中仿此版本的盗版,均为普通32开本,页码也不是正版的456页,希望大家BS之。

另,出版版较网络版有删节,无奈为之,大家肯定可以理解。

因书底引用了网友的一些评论,所以准备对这些朋友友情赠书:黑色光明,路八,正将,洛天月,黑山老怪——我将以短信或者其他方式联络以上大侠,也奇怪你们与我主动联系,另有几位网友曾给我提供过特殊的帮助,也将以短信联系你们。

另外,为感谢起点网对墙的强力推荐,将向网站赠书以表谢意。

顺便做广告了:

除了各大书店,当当、席殊等网络书店也在销售,都是打折滴。

新浪读书的“编辑推荐”栏目也在做推荐,有时间和热情的朋友可以去留几句评论,给哥们儿的书造造势:)。

另,凡需作者签名做纪念的朋友,可通过银行直接打款给我(抱歉,赠送不起啊,呵呵),原价35元收30元,免邮费,一律挂号寄出。可先通过[email protected]邮箱与我联系。

******************************

媒体报道

*******************************

1,《东方早报》:

历经多年出版周折,一本描写监狱生活的长篇写实小说《四面墙》近日由文化艺术出版社正式推出面市。《四面墙》最初在“起点”、“天涯”和“幻剑”等几家网站连载,后被广为转载,在网络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此前出现的大量实体书都是盗版商投机取巧、假借出版社之名粗制滥造的“黑书”。由于题材的敏感性、内容过于沉重残酷,此前多家出版单位对它望而却步,出版一再搁浅。

据文化艺术出版社责编介绍,《四面墙》赖以存在的蓝本,是一个凡夫俗子的极端生活,即作者哥们儿所亲历亲闻的囚徒生涯。全书分为上、下卷。“上卷”的场景是看守所,侧重于描写“心理裂变”的过程,并试图通过看守所这个特殊的视界,影射人和环境的苟合过程。“下卷”的场景则转移到“服刑地”监狱(劳改大队),这里的人物都是在法律意义上有罪的人,一幕幕人间活剧把人性中的种种卑鄙与卑污、卑微的东西表达得淋漓尽致。(记者 陈佳)

2,《法制晚报》:

本报讯一本描写监狱生活的长篇写实小说《四面墙》,历经多年出版周折,近日由文化艺术出版社正式推出面市。

《四面墙》被网友追捧为“一本真正具有文学价值的现实主义丰碑之作”,在民间流传很久,此前出现的大量实体书都是“黑书”。

出版消息传出后,多家影视公司已和作者联系改编事宜,希望把《四面墙》打造成中国版的《肖申克的救赎》。

3,《重庆商报》

麦麦这个平凡的小人物,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知识分子,被“讲哥们儿义气”的“江湖流毒”所害,突然被投进一个完全陌生的牢笼,面对一群获罪于强奸、抢劫、杀人、偷盗的嫌疑人,面对一幕幕陌生、残酷、压抑、乖戾变态的场景,他的心灵将受到怎样的震撼、历练?他又将如何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

在关注人性、人权和司法进步的背景下,《四面墙》是一个残酷、幽默的故事,也是一种深刻、冷酷的象征。一切调侃中都挂着卑微者的泪水。“四面墙”是一个人类大社会的缩影,也是灵魂更新的地方。

4,《北京晚报》

《四面墙》真的出来了吗?

“我突然有种恍惚的疑问:四面墙,真的出来了吗?墙里的还在继续,墙外的才刚开始。”当《四面墙》的作者哥们儿用上面的话来作小说的结尾时,墙外的生活对他算是个很好的开始。

作者哥们儿,来自天津,曾浪迹江湖,当过书商,玩过场子,爱讲哥们儿,也因此进了监狱。百事不顺,却又终有一得。《四面墙》是他自传体小说。取材于他亲历亲闻的监狱生涯。“虽然我依赖回忆来写作的过程很痛苦,但保持沉默的代价似乎更大。在关注人性、人权和司法进步的背景下,《四面墙》是一个残酷、幽默的故事,也是一种深刻、冷酷的象征。”

小说分为上、下卷,从看守所写到“服刑地”。“上卷”的场景是看守所,侧重于描写“心理裂变”的过程,并试图通过看守所这个特殊的视界,影射人和环境的苟合过程。“下卷”的场景则转移到“服刑地”监狱(劳改大队),这里的人物,都是在法律意义上有罪的人,一群必须接受改造的人,这些人经历过看守所阶段的“培训”,精神上已经做好了厮杀的准备,加上有许多久经囚场的“前辈”的参与,各样的人性在监狱这一极端的环境中得以透底的展现。

对于这样一部描写监狱生活的长篇写实小说,作者说历经多年的出版周折,直到本月才由文化艺术出版社推出。《四面墙》最初在“起点”、“天涯”和“幻剑”等几家网站连载,此前出现过一些粗制滥造的“黑书”。同时一直因为题材的敏感性、内容过于沉重残酷,多家出版单位对它望而却步,出版一再搁浅。这次能正式出版,作者哥们儿感叹是“一份迟到的礼物”,但是又实现了夙愿的一个结局。本报记者沈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