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隋末唐初名人录---英雄莫问出处》117、 在长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尽管如此,李密还是有些不踏实,因为身旁的王伯当还没有表态;如果自己最信任的将领不能一同前往,再创大业,那将是一生的遗憾,李密实在不想这样。

于是,李密转向王伯当,满含期待的说道:“伯当,您家业宏大,怎么可以和孤一同前往呢?”王伯当的回答很干脆,“过去萧何率领所有的子弟跟随汉王,共建大汉基业,伯当唯一所憾的是兄弟、族人们不能全都跟着您,岂会因为浦公今日失利便轻易离去?纵然是粉身碎骨葬身田野,也心甘情愿跟随于公!”

这番话不但打消了李密的疑虑,也感染了周围的人,纷纷表示终生相随、不离不弃;就这样,二万余人跟随李密一同入关。

李密走上了一条自己选择的极其错误的道路,因为的他的个性容不得做一个盛世名臣,此前从隋炀帝手下辞官就是明证。身为臣子为主谋划,固然可以建功立业、名垂千古,但永远不会有一方诸侯指点天下、四方臣服的成就感。而李密恰恰是这样的一个人。

李密将至长安,李渊连续遣使前来迎接慰问。有此厚待,李密自然非常高兴,对部下说:“昔日我拥百万之众,今朝解甲归唐,崤山以东几百座城池,知道我在这里,若派人前去招降,定会全部归顺;其功劳堪比窦融,岂能不授司台之职?”

窦融,东汉初年大将。新朝末年曾从王莽大将王匡*绿林、赤眉,后归顺更始政权,为张掖属国都尉。刘玄兵败后,主事河西五郡。刘秀即位后,窦融以河西之地归附光武帝,授凉州牧,从破隗嚣,封安丰侯,历大司空、将作大将,行卫尉事。

如此看来,李密认为自己的前景是很光明的。

618年,十月初八,李密所部到达了长安,只不过,只不过,梦想的阳光并没有光顾他们。

接待部门对他们的供应很差,部下士兵接连几天吃不饱饭,众人心里颇多怨气。而李密虽然被封为光禄卿、上柱国、邢国公,但却没有实职;没能达到原来封侯拜相的期望,心理落差很大。

这还不算,由于朝中文武多为隋朝旧臣,大多轻视于他,不愿来往,李密倍感落寞;更有些官吏居然向李密索取贿赂,致使他心生怨气,很是不满。唯一可以聊以*的是,皇帝李渊待他甚好,常称他为弟,并将表妹独孤氏许配给他,算是成为了皇亲。只是,李密心中的野心远不是这些封赏能够满足的,他需要的权利。

很快,就像李密所想的那样。得知李密归唐后,原行军总管李育德以武陟降唐,拜为陟州刺史。其他的旧将刘德威、贾闰甫、高季辅等人,或以城降,或率部来降,相继归顺大唐。

得到大片属地后,李渊又把目光转向了黎阳地区,兵家重地又兼有黎阳粮仓,依然被徐世绩占据,没有归附任何势力,唐朝自然想占为己有,不过魏征的出现,使得这一切变得很简单。

魏徵跟随李密同到长安后,不被重用,此刻看到立功机会后,便主动请命前去招抚,被李渊封为秘书丞。于是,魏征便传书黎阳劝其投唐,又经过徐氏绩手下大将张亮等人的劝说,徐世纪决定归唐,便遣长史郭孝恪前去长安,但却附加了一个条件。

“这里的百姓和土地,都是魏公所有,我若上表献出百姓土地,便是利用主公的失败,当作自己的功劳求得富贵,深以为耻。此刻主公兵败,但却仍在;应当登记郡县的人口、士兵及辎重的数目,上报魏公,由主公自己献上。”

皇帝李渊听说徐世绩的使者来到长安,但却没有奉表,只有书信给李密,非常奇怪,便招来询问。郭孝恪便据实回答后,李渊感叹道“徐世绩不背德,不邀功,真纯臣也!”,便赐姓李。并以郭孝恪为宋州刺史,由他与李世绩共同处理虎牢关以东地区,得到的州县,任由他们选补官吏。

至此,李密的瓦岗旧将除一部分投奔了王世充外,尽为李唐所用。

最初,得到上述的消息后,李密有些兴奋,如此便可谓有“窦融之功”,自己必能受到重用;但是,一天天过去了,李密依然没有等来盼望中的“司台之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