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光武建汉》第三章 初掌大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舜接到太皇太后旨意让他去迎立新帝,这等美差当然愿意,带上诏书就出发了。宫中现在没有皇帝,太皇太后又一把年纪,一切大小政务自然权归王莽。权利这东西,是一把双刃剑,你没法说它好坏,关键是看用在谁的手里。有的人拥有后能治出盛世,然后名垂青史,比如伊尹、霍光,这二人的权利之大,大到什么程度呢?一个废了商王太甲,一个废了荒唐皇帝刘贺(就是那个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却干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的昌邑王刘贺)。别看你是皇帝,干得不好,照样废了你!这就是权利!但对多数人来说权利却是私欲膨胀的催化剂,明代顾大典《青衫记·承璀受阃》有句“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形容得非常贴切。

王莽初掌大权后,当然也不例外,得耍耍威风,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反正大权在我手里,没仇没怨,看你不顺眼也得想出办法来整整你!还说这么多废话干什么,卷起袖子,开始整人吧!

王莽随即将宫中的另一位太后,赵太后(赵飞燕,能为掌上舞那位)贬为孝成皇后,罪名是与她的妹妹赵合德赵昭仪,专宠横行。当年汉成帝死在赵合德床上,这件事曾经轰动朝野,赵昭仪自知罪大,于是自杀身亡,王莽就是想借这件事让赵飞燕连坐。接着又逼令傅太后徙居桂宫,罪名是纵容她的父亲傅晏,骄恣不道,而她却没有进行谏阻。

罪名一宣布,朝中没有一个人敢出声反对。王莽一看,这事办得也太顺利了!干脆坏人做到底吧,不差这一步了,接着又追贬傅太后为定陶共王的母亲,将丁太后为贬为丁姬。王莽觉得光贬**太后似乎还不过瘾,于是但凡是丁、傅两家的人统统罢官回家。傅晏则是被贬的最狠的一个,别人都是被贬回家,而他则与妻子被逼令迁徙去合浦(看来其他人下场还是比较好的)。按说这下王莽过瘾了吧?不!还没!接着又废傅太后赵太后两人为庶人。

这当中最无辜的要数丁太后了,她是因为自己的儿子汉哀帝刘欣当了皇帝才进宫做了太后的,从未干预过政事,无辜受到贬谪。傅太后却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罪有应得。至于赵飞燕,史学家们多认为她魅惑主上,其实她也未尝干预政事,只是汉成帝迷于女色,荒废朝政罢了。但自古以来皇帝是天子,是不可能犯错的!赵氏姐妹自然成了替罪羔羊。历史上君王们昏庸,一些史学家们往往将责任推向君王的妃子们,譬如妹喜之于夏桀,妲己之于商纣,褒姒之于幽王,西施之于夫差,说她们是红颜祸水,祸国殃民。但事实上这些人真正干预朝政的又有几人?只能说是君王贪恋美色,荒于政事,在男尊女卑的那个时代,当然将责任统统推向毫无辩驳之力的妃子们,因为根本无人替她们辩驳!她们在史书上甚至都找不到名字,亦或者只是某婕妤,贱妾某某氏,随便草草几句便一盖而过。

在两家子弟统统罢官之际,有一个人不但没有被贬,反而升了。这人便是前大司马,高武侯傅喜,他被召入都中,位居特进,使奉朝请。现在知道了吧,傅喜的地位曾是三公之首,德高望重,轻易动不得!太皇太后一看自己的侄儿一口气贬了这么多太后和大臣,而且全是自己以前的死对头,以为王莽是在替自己出气,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喜色,心里却早已乐开了花,庆幸有个这么孝顺的侄儿。

王莽贬了几位太后之后,是恣意妄为。大司徒孔光当时已是三朝元老,就连太皇太后也非常器重他,王莽怎么也得给几分面子,因为自己的一切也是太皇太后给的。实际上孔光此人喜欢阿谀奉承,王莽就是好他这一口。于是乎先加封孔光的女婿甄邯为侍中,兼奉车都尉,不管怎么样,关系还是拉近点的好。

俗话说,有人好办事,从此以后,只要朝中大臣与王莽不合的,王莽即罗织罪名,让甄邯拿着草案,去找孔光。孔光接到王莽拟的草案后,不敢不照着王莽的意思去弹劾,王莽便拿着孔光写的奏章,呈给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一看奏折,是自己最器重的大臣孔光写的,自己最信赖兼最孝顺的侄儿王莽呈送来的,这不板上钉钉子的事嘛,还能说些什么,大笔一挥,依允!于是接下来倒霉的就是那些不识时务的正直大臣们了。

首先遭殃的就是前将军何武与左将军公孙禄,谁让你们相互推举自己的,一并免官,并令何武就国。董宏之子董武,嗣爵高昌侯,连坐父亲谄佞罪名,被褫夺侯爵。关内侯张由,还有史太仆史立等,连坐中山冯太后冤案,被削职为民,充戍合浦(这个地方去了不少人)。红阳侯王立,是王莽父辈叔叔,汉成帝时遣令就国,汉哀帝时已召还京师,王莽对他有点畏忌,就让孔光上奏章弹劾,让他打哪来仍然回哪里去。

这回太皇太后可不干了,老太后就这么一个弟弟在朝中当官,现在要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国去,太皇太后一个人在长安多么孤苦无依,于是驳回奏章,不批准。但是王莽可不是那么容易打发的,他充分发挥了小辈在长辈面前撒娇的本事,说什么不能用人唯亲(亏他脸皮够厚,按照这个观点,第一个该走的应该是王莽自己)之类的大道理。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点,耳根子软禁不起小辈们的软磨硬泡,最后太皇太后实在被王莽缠够了,心想王立若是再不走,自己都想走了(足见脸皮厚办事效果确实好)!烦都快被王莽烦死了,于是下旨,遣红阳侯王立回自己封国去,你若是不走,大家都不得安宁。

这下好了,该赶走的都赶走了,接下来该让自己的人上场了,赶走那些人不就是为了这个事么,你们不走,我王莽的人往哪放,老婆孩子一大帮,靠什么吃饭?

王莽将王舜王邑等人引为心腹,甄邯甄丰主攻弹劾,平晏领机事,刘歆典文章,孙建为爪牙。安排妥当后就该好好办事吧。这些人在治国安民方面的本事暂时还看不出来,拍马屁,找人麻烦的本领却异常突出,立即显现出来。王莽平时想做件事情,这些人不等他开口,立即会意,列入奏章(这些本领确实不是一般人能会的,脸皮要够厚,心要够狠,同时也得有点脑子)。太皇太后被蒙在鼓里,以为王莽很会办事,就下旨嘉奖,王莽这个家伙确实是个天生的演员,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跪着磕头说这都是托太后洪福(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实乃千古真理啊),自己不过是侥幸罢了,不敢居功,太皇太后一听,打心里高兴,对王莽更加信任和器重。

朝中大臣被王莽这么一搞,谁还敢惹他,一个个都躲得远远的,深怕一个不小心惹祸上身,连累家小。大司空彭宣,见王莽挟权自恣,不愿待在朝中,就上书请求休假,惹不起我不干了还不行吗?王莽阴险一笑,回答道:“不行!”。王莽认为他无端请假,必有故事,心里记恨,入告太后,想休假就让你休一辈子假,罢了彭宣的官让他回长平封邑。傅喜虽然奉诏入都,发现朝中大臣要么人人自危,要么都是王莽的人,也觉得孤立可危,情愿还国,王莽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允许他归去。王莽加封左将军王崇为大司空,王崇是王吉孙子,与王太后的弟弟是同名异人,封为扶平侯。

群臣们被王莽折磨的都快无法忍受了,每日回家烧香只盼着中山王刘箕子早日来到长安继承大统,带领大家脱离苦海,大臣们每天盼星星盼月亮。刘箕子果然不负众望,终于来到长安出现在了大家面前。王莽召集百官,奉着太皇太后诏命,拥立刘箕子登基,改名为刘衎,就是汉平帝。王莽因小皇帝年龄只九岁,不能亲政,由太皇太后临朝,王莽居首辅,这下百官们又傻眼了,白等了这么多天。奉葬汉哀帝于义陵,谥为孝哀皇帝。大司徒孔光,此时也有点担心了,就以年老为由上书请求辞职回家养老。皇帝下诏迁孔光为皇帝太傅,兼给事中,掌领宿卫,供奉宫禁。至此,所有政治大权,都集于王莽一人之身。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