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职场“美人心”--女性职场指南》第一章 初涉职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毕业生自卑畏怯带来心理障碍

毕业生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大学生刚开始找工作时自认为具备种种优势,择业胃口吊得很高,左挑右拣。但随着毕业临近,眼见周围的同学一个个都已经找到工作,自己却还没有任何着落,这时候的心理状态就是“病急乱投医”。

面对强手如林的职场,面对残酷严峻的就业竞争,大学生要想获得择业的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不行的。针对大学生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为大学生找工作做好心理准备。

案例:

小佳是个腼腆的女孩,每次去应聘,都是输在面试上。她见了面试官,如履薄冰,手脚不知往哪放,头不敢抬,眼睛也不看人,低着头在那等过关,本来平时都回答上来的问题,这时脑子一片空白,还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回来后又懊恼不已,自惭形秽。越是这样,就越是严重影响下次面试的心态,随之产生自卑心理,形成恶性循环,慢慢失去了信心。

分析:

信心不足产生的原因很多,有*的、环境的、家庭的或社会的等原因,但主要还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小佳的问题就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表现为自卑畏怯、信心不足、心态不佳。所以第一步要解决她的心态问题,要让她充满信心去参加面试。

解决办法:

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优点集合起来,一一列举,形成一个优势,写下要说的重点,然后进行场景训练。所谓的优点是任何你能运用的才干、能力、技艺与人格特质,这个优势就是你竞争的法宝。

我们在阐述自己的优势时,不要不好意思,总觉得说自己的优点是不对的,开不了口、过分谦虚。其实,勇气很重要,要敢于拉下面子,想尽办法去争取。职业的选择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错过机遇,你将会与成功擦肩而过。像小佳这样过于自卑的人,在对其进行训练时,可以先让她矫枉过正,让她有点自负、自傲,甚至自大,克服掉自卑,然后,在面试过程中又适当收敛一些,就会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求职谈判薪酬必学技巧

现在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就业市场的紧缩也让求职者在谈薪资上少了些砝码。爱美网小编建议各位求职者,不要接受雇主的开价,要想得到尽可能高的薪资就应该懂得打心理战,不妨试试如下几招。

做好前期调研

专家表示,在以前,要想知道你的同事和其他业内同行的收入还是比较困难的,不过如今就有很多途径了。部分求职网站都根据求职者的职务、所在城市及工作经验给出了相应的薪酬范围。有些也许还能查到你所应征那家公司公布的薪酬状况。

不要轻易泄底

申请表上都会要求你给出自己对于薪酬的确切要求。专家的意见是,尽量不要给出确切的数字。如果你开的价码太高,很可能就没法*下一阶段的面试。太低的话,雇主会以为你无法胜任这份工作,或者以为你是非常迫切地需要这份工作。

专家说,假使面试者还是坚持要求你说出预期薪酬,不要给出确定的数字,而是给出一个上下浮动的范围,低值是你所能承受的底线,高值则是你很满意的薪酬水平。

专家表示,如果在面试过程中,对方坚持要了解你目前的薪酬,那你就告诉他你的“整体薪酬”,悉数报上你的工资、福利、奖金以及现任雇主给予的其他报酬。如果新公司没有类似的福利,那么人力资源部经理会在工资里把这些考虑进去的。

不要撒谎

专家说,“对于人力资源部的人来说,去核实你自报的薪水是否真实是易如反掌的,虽然他们不见得会这么去做。”即便你最终成功得到了工作机会,公司对你进行背景调查时也会发现你虚报薪酬的,你也许会就此失去这个工作机会,至少也会令你的新老板很不爽。

不要接受对方第一次开价

专家表示,多数雇主都预期应聘者会讨价还价,所以他们第一次开出价码时会预留上涨的空间。可能的话,安排一次跟你未来直接上司的直接面谈,而不是只跟人力资源部的人谈谈就拉倒了。阿卡纳表示,直接上司通常都更容易变通。

专家表示,虽然经济低迷时期工资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要求对方在开出的价码上再加10%是绝对不会错的。

专家说,如果你的未来上司表示,因为预算的限制,他没法给到你要的工资,那么可能是因为这个职位的薪酬级别是由人力资源部来“评定”的。可以试着问他是否可以找相关人员重新评定薪酬级别,问一问总是没错的,大不了他回答你说,“不行。”

职场新人必看的六个忠告

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充满了蓄势待发的豪情、青春的朝气、前卫的思想,梦想着丰富的待遇和轰轰烈烈的事业。可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以下忠告,听听,或许能够少走一些弯路。

1.买个闹钟,不够就买三个吧

学会准时,这不仅仅是美德那么宽泛的东西,贪睡会成为你的绊脚石,任何时候都一样。如果一个闹钟不够闹醒你,那就买三个吧。

2.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要么辞职不干,要么就闭嘴不言。

初出茅庐,往往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不要养成挑三拣四的习惯。不要雨天烦打伞,不带伞又怕淋雨,处处表现出不满的情绪。记住,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好。

3.不要看轻自己手头的工作

可能工作很琐碎,事情很繁琐,可是复杂的工作总是一点点的加起来才会复杂,现在你再处理琐碎的事情,可是谁又能一开始就做把别人琐碎的事情相加的那个人?你以为你是老板么?

4.不要和人比谁更脆弱

学生时代,无病*是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时尚的调调,换句潮的话,那样很有feel。职场从来都是比谁更强,不强,那至少不要把脆弱当成习惯于荣耀。

5.学会更轻松

刚开始的工作永远都很复杂,学会了回过头会觉得轻松,不要被看似强大的工作压垮,学会更轻松的心情应对,相信自己的潜能是无限的。

6.若电话老是不响,你该打出去

很多时候,电话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它不是花瓶,仅仅成为一种摆设。交了新朋友,别忘了老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交际的一大诀窍就是主动。好的人缘好的口碑,往往助你的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职场女新人要小心这三种人

刚从校园走到社会的职场女新人将跟更多拥有不同阅历的同事并肩共事,那么,办公室女新人应该如何避免自己职场的“人际陷阱”呢?

一、成熟稳重的男上司

一名事业心重的男上司,接触女秘书的时间往往会比跟自己的太太相处的时间还要长。正所谓日久生情,最自然不过的。如果上司是未婚王老五,那当然非常理想。但假如他已是有家室之人,却又因工作上经常接触的关系,想享外遇之福,那身为他的下属,就要十分留神了。

工作中一旦加入了私人感情在内,就会令双方的上司下属关系变质,办起事来不那么顺畅。甚至可能因一时意乱情迷而误了自己终身,十分不值得。

二、自以为是的同事

对上级卑躬屈膝,对平级和颜悦色,对下级河东狮吼。言辞泛滥、咄咄逼人、先绕着跑道说一圈,再说到圆点,没有中心思想,抓不住重点,翻翻“旧账”,罗列曾经为领导做过的屈指可数的“重大事件”。随口把“老员工”、“资格老”等诸如此类名词或形容词挂在嘴边,要每个人都知道他是“元老级”人物,特别是针对新员工,更是灌输公司离开他就转不了的思想,谁要是请教他一个问题,再次给了他一个表演的机会,本应三句话讲明白的,他非要论文似的说一大堆,最后询问者一头雾水。

对待这样的自以为是的人,首先要学会忍,然后要倾听,还要多说些奉承他的话,一定要他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最后,偶尔不能忍得时候,就要学会给他点颜色瞧瞧,告诫他“你也不是好欺负的!”“你是给你的公司打工的,不是给他一个人做事的!”欺软怕硬的他,就会学会尊重你,不再小看你。

三、邀请你下班后喝酒的客户

不少跑业务的工作都免不了陪客户喝酒,但是奉劝你应避免下班后单独和他去喝酒,除非已经和这个人建立一个良好的业务交情,并确知此人会尊重你俩之间的关系。

要是这个人职位高,又有权势,而你很想跟他们打交道,那么,倒不妨借此较轻松的时间,向他打听一下动向,为自己铺路,不过,与他同行,请注意两件事:最好是一群人一起去,不要猛喝酒。

喝不喝酒纯粹是个人爱好,不要有不好意思的心理,不喝酒,你还可以叫汽水或鸡尾酒。何况,无论男女,不一定是能喝酒才能得到认同。要男人尊重你、接受你,请摆出你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态度来,而非显示你比他们的酒量更好。在喝酒的场合,对职业女性来说可能是个危险的地方,因为酒酣耳热之际,容易丧失理性,甚至在言语间引起冲突或行为不检,把平日形象破坏无遗。

职场新人要具备的好心态

初入职场,无论是有过实习经历的大学生,还是从未实习过的大学生,都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个心态转变的问题,新人该抱何种心态面对新环境,让自己尽快融入单位呢?

要劳而不怨,不要整天埋怨

“劳而不怨”出自《论语》。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这是二千多年前孔子在给他的学生谈人在生活上,工作上,态度上,作风上等方面有五种美的德行。而一个人是否具备美好的德行,取决于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说实话,要做到劳而不怨,别说对职场新人,就是对一个工作多年的老员工要做到都是不容易的。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的劳动付出总是希望能够得到社会组织和他人的承认与肯定,这种潜在的要求是正当的,也是合理的,无可非议。然而现实是复杂的,并非是所有的劳动付出都能得到如愿以偿的回报或肯定。因种种因素,有些付出会被某些制度机制以至人为的因素或被淡化,或不被理睬,甚至于有的还会受到漠视和否认。由于付出了没有得到理想的回报,就怨气冲天,怨声载道,怨天尤人,心底产生不平不满的念头,私下里埋怨组织和他人,背上思想包袱,从而影响心态和精神状态,既不利于自己积极投入工作,也会给公司的事业带来危害。执行总裁在9月2日《打造一流执行力,创造强势竞争力》主题发言中,曾经批评这一现象,做为一名XXX人必须热爱企业,珍惜工作,允许发扬*,充分表达意见,但这二年听到的不是好的意见和声音,相反多是基于本位的牢骚,或片面的诉苦,杂音多,困难多,办法少,正面少,最终影响了整体活力和创造力,这是集团与广大与会者不愿意看到的。对于广大刚入职场的新人来说,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因管理机制、评价分配、人际关系、考核者好恶等方面原因,会影响到评判的公正合理性这一现状要有清醒认识。正所谓“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当我们学会把所有的事情都看的简单些,长远些,自然就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怨气。从来人生不如意者十之*。面对挫折、困难,是否能保持一份豁达的情怀,是否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需要博大的胸襟,非凡的气度。也是职场新人需要终身去修炼的一种人生境界。

要觉得辛苦,不要觉得痛苦

曾经听到一些员工在私底下抱怨工作太多、工作压力大,每天早上醒来,睁开眼睛,想起每天都处理不完的工作,觉得痛苦之极。不得已经常要留下来加班作业,最后却弄得身体健康、家庭生活都失序脱轨,个人的生涯规划也无法伸展。尤其,每天的例行工作既繁琐又呆板,让人每天都为工作所苦,根本毫无成就、乐趣可言,这样谈什么‘乐’在工作呢?公司曾提倡要苦干,不要苦熬,要以工作为乐趣,事实上,所谓的乐在工作,是指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发挥所长、不断地超越挑战,享受工作成就感带来的喜悦;而非毫无方法目的埋头苦干,仅仅动手却不动脑将工作完成,因为工作一旦缺少投入和热忱,即便每天都如时做完所有工作,也不会因此而感到满足快乐,这是人无法乐在工作第一个最大的问题。

因此,乐在工作的先决条件,一定要“爱”自己的工作,拥有感情才会期待它有更好的表现,自然就会去动脑筋,找出使得工作做得最好的方法。如台湾最大科技企业集团——鸿海集团的CEO郭台铭对痛苦的解释就不一样,他说:看你怎么看问题,怎么想,我很辛苦,但是没有痛苦,当我看到没有正义公理的事情,我会很难过。痛苦快乐,一切看你怎么想,你想你很痛苦,就会很痛苦,有钱也不会带来快乐。

像丰田(Toyota)企业,就相当重视人才力量的充分发挥,它提出“认同用脑工作的意义,并能感受用脑的喜悦”,并鼓励员工,不只是“去上班”,更要“带脑袋去上班”,因为只是“去上班”,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工作的改善,唯有注入思考和创意才有机会改变;丰田不断改变的DNA,所以每年由员工动脑节省下几千亿日圆,去年纯利润更高达一兆两千亿日圆。

所以,当陷入“超时工作”的情况,我们不妨先检讨自己的工作效率问题,例如:是不是做事的方法、流程需要改进?有没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好?是不是花了太多时间在处理“紧急”而非“重要”的事情上?

如果,我们可以找出更棒的方法,将过去需要十小时处理好的事情,只花一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来完成,使工作化繁为简,这样就一定能从中找到工作的乐趣所在。

要有坐标,不要做鱼标

德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凯斯特纳在其作品《开学致词》中的有这样一段话:老师不是魔术家,而是一个园丁。他可以并且将扶育和培植你们,但成长全靠你们自己。在公司里面,尽管人力资源部门通常会通过“导师制”、“师徒制”等形式,以老带新传授岗位技能,帮助新人成长。但真正的人生规划需要新人自己思考。现实生活中,有的新员工到岗位后,和人事部门埋怨说,部门主管工作太忙,难得和自己交流,自己有时感到无事可做,岗位上学不到什么东西?也不知道今后工作方向在哪里?其实任何企业都非常欢迎积极主动,勤于思考的员工。新人刚踏入社会不能认为大把青春年华,可以随意挥霍,耽于玩乐,或是随波逐流,让自己象个鱼标一样在不同企业之间到处流动,以致于工作多年后人生越来越感到迷茫。更有甚者完全以工作是否轻松、环境舒适程度为自己选择职业的方向,忘记了自己心灵深处的追求。

在前不久北京大学圆满闭幕的2008年奥运冠军论坛上,原联想总裁柳传志先生在\"每个人都能成为冠军\"的讨论话题的观点提出,每一位平常人要想成为本身普通领域的冠军。关键是要确定一个人生目标,大目标再分解成小目标,逐一去实现。

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就像撒在园中的种子,如果我们不留意,有一天野草就会蔓生,它无须我们关照太多,自然会长得又快又多。为了让自己潜能得以充分发挥,那么就请订下一个远大的目标,相信你在向它挑战的过程中,会发现无穷无尽的机会,使人生攀另一个层次。

总之,职场之路坎坷曲折,做为新人更要能经得住折腾,受得了委屈,耐得住辛苦、做得了基层,谦虚听得老人言,少走弯路三五年,阳光总在风雨后,一代新人换旧人,青春年华终将逝去,开创河山唯待后生。

许多大学毕业生为了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而颇费周折,但有的人却在如愿就业后又遇到了新的困惑——感到周围的人有些“欺生”,因而觉得新工作难以适应。

克服“欺生”最好的方法是更多地从自身寻找原因

首先是对工作内容的理解。某些大学生对工作内容的理解十分片面或狭窄,认为只有技术性的活才叫工作,而准备或辅助性简单的工作,就不愿意干。而老职工则认为初来乍到的新人只能从这些干起。这时就会有一种被“欺负”的感觉。这种感觉会有一种很奇怪的作用,使人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发生扭曲,往往会用一种敌意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一切,对周围人对自己的好意熟视无睹,而对那些反对意见,甚至善意的要求都认为他人不怀好意,甚至有意无意地夸大它对自己的不良作用。反过来这种扭曲的认知又强化了被欺负的感觉。特别是年轻女性,心理往往更加敏感,更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一旦在工作中出现些许差错,心理压力往往更大一些,这也是一些女大学生更加难以适应新工作的原因。

要想轻松应对新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就要接纳周围人对自己的任何评价,不使它对自己的情绪产生太大的影响;对自己的要求要符合实际,不管你周围的人对你有怎样的期待,你要稳住阵脚,把自己能够做的、简单的事做好。

其次,要充分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在现实工作中,一些琐碎的事情同样重要,而领导把这些事情交给新来的员工做也很正常,不要因此而抵触,而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小事”中寻找机会。

第三,遇到比较难的、自己还不熟悉的工作,要学会寻求帮助,大声声明一下“我是新手”,请求他们给予多多关照。

第四,对待挫折,一笑了之。无论谁在工作中都难免遇到困难,何况还是个新手呢。但要尽快找出挫折的原因,如果是自己失误就应该尽快改正,同时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如果是新工作所提供的条件和想象中的有差距,那么就要认真分析是否自身的原因导致了这种差距,如果不是,有时也要学会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以调节这种心理落差。

作为“新手”,频繁跳槽并不是明智的选择。频繁跳槽很有可能使你学不到任何“真经”,因为得到“真经”需要时间。另外,你也要给那些即将送你“真经”的人一个理由,而时间是最好的理由。

刚上班没两天就讨厌上班

“想着每天要去上班,我的双腿就像灌了铅一样,提不起来!”刚毕业的小许向心理医生诉苦说。工作一个月后,不少高校毕业生领到了正式工作后的第一笔薪水,但由于薪情看跌、生存压力大、导致焦虑等心理问题频袭职场新人。工作仅一个月,不少职场新人就患上了“厌班症”。

千元月薪引发内外夹击

“虽然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但没想到这么少。”一说起第一笔薪水,小许感慨良多。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的他,现在某社工作,月薪税后1050元。“还没我打工时挣得多,我以前周末去补课中心当助教,两天就有250元。再加上打点零工,日子过得可滋润了!”小许很郁闷。

“尤其碰到女朋友生日和一些节日,就觉得底气不足,能省则省,同学聚会更是基本无缘,想起来就心寒。”近来,由于过度焦虑,小许一直食欲不振,经常晚上睡不着。每天上班干活,就想到自己入不敷出的收入,整天垂头丧气,不愿与外界接触,话也少了。

对小许而言,最痛苦的还是父母的不理解。“我妈每月要我上交1000元,我该怎么活啊!”父母总不相信研究生毕业只挣这么点钱,硬说他谎报工资。小许费尽口舌解释,父母最后扔下一句话:“工资这么少,干脆不要做了!”于是,家庭战争每日上演。

小许每天下班回家,都要鼓足十万分的勇气,才敢迈进家门。因为他知道,迎接他的肯定是父母机关枪似的唠叨:“人家的孩子学校没你好,工资比你高得多,你干脆不要干了!”

还贷噩梦哭醒梦中人

陈艺(化名)再一次从梦中惊醒。梦里面,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她,由于三个月连续贷款未还,房子收回做抵押,尽管她努力叫喊,工作人员和房子仍旧越行越远。醒来后摸摸枕头,又是一片湿。“类似的梦在这个礼拜已经做过四次了。”陈艺红肿着眼睛说道。

陈艺领到了她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后的第一笔收入——1100元的工资,看着父母布满皱纹的脸颊,陈艺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将自己的工资数额告诉他们。因为一直在供她读书,20年来父母没有换过房子,想着女儿已经开始赚钱了,父母终于咬咬牙按揭了一套商品房,月还2500元。

原本还对女儿的工资抱有幻想,二老决定1000元由陈艺支出。如此一来,陈艺只能够继续在家吃父母。原以为毕业之后可以好好地孝敬他们,却没有想到最终不得不沦为“啃老族”。每天上班,陈艺都是浑浑噩噩度日。

面对压力调整心态

职场新人如何缓解生存压力,心理咨询师认为,以上两个案例中的主人公均有抑郁症的倾向。因此建议,职场新人面对生存压力,一定得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经常给自己做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例如,“自己能在大上海立足,已经很了不起了!”“比起找不到工作的人,我已经好很多了!”否则,负面情绪增多最终会引发抑郁症。只有拥有乐观的心态,才能争取获得更多的加薪晋级的机会。

另外,心理咨询师还认为,眼前的压力是好事,可以帮助刚从象牙塔走出来的学子了解职场,适应职场。学生离开学校,步入职场,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适应环境,如何职业化,从无意识职业人成为有意识职业人,不能只关注眼前的一份薪资,而要注重发展。

职场新人如何从容应对人际

办公室关系是非常难搞的节点,初入职场的你要如何应对迎面而来的职场人际?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人际中从容面对?初入职场,你的小脑袋里有哪些些自以为是的想法?这些想法到底正确与否?

误区1:对职场人际太敏感

最近彻夜苦读《厚黑学》、《办公室政治风云对策》这样的书籍,觉得受益匪浅,在办公室做人不可太简单。

解读:本来,人与人相处,不可能没有一点矛盾,但多数情况下并无根本的利害冲突。如果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老存在心上,斤斤计较,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给自己找烦恼,那就活得太没有境界了。

每个人的修养、个性、阅历不尽相同,其为人处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会有不同,即便是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有欠妥当,我们也当以宽容之心待之,没有必要过于敏感。古人认为,为人处世要“大智若愚”,就是劝人心胸宽广,遇事大度一点,豁达一些。一个人要想与他人保持融洽、和谐的关系,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具备宽宏大量的风度和修养,切不可总是小肚鸡肠,对任何事物都过分敏感。

误区2:盲目展现能力

刚进单位,我当然要“锋芒毕露”,抓住每一个表现机会,让老板记住我。

解读:一些初涉职场的人才,往往会急于显露一下自己的才能和实力,盼望尽快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刮目相看,因而表现得锋芒毕露、急于求成,这实际上也是很不可取的。这样做的后果是,不仅会给人一种自高自大的印象,更主要的是会使你过早地成为人们的竞争对手,倘若你没有厚积薄发的底牌,一旦成为强弩之末,那只有被人嗤之以鼻,逐出场外。

误区3:关系至上论

无论升职和加薪,都要和自己的顶头上司搞好关系。

解读:其实要想在职业发展上有所成功,等待升职加薪的机会,耐心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也就是在职场上拼搏需要有很强的忍耐力,很高的挫折商(AQ),否则,很难一步一步的向上攀登,登上更高的平台,如果心态浮躁,没有忍耐力,则使自己离成功更远。

误区4:乐于受人指派

你总是想:我是新人,我多做事,总可以挣得正面的印象分吧。

解读:超过七成的新人以毫无怨言地受人指派来表现他们的“谦虚、肯干”,即便发展到最后,直接上司和资深同事以纯私人的事宜来麻烦他们,他们也不好意思拒绝。

事实上这是很自然的一种质变;当你偶尔帮助别人做一些事务性工作,并一再强调自己的分身乏术时,别人感激你;而当你以瞩目的关键一条是,“不要过早地拥有配角意识。”“主角”们可以做一些事务性工作,但这是有代价的,需要同事也帮他做一些琐事来“偿还”,“主角”不会以做事务性琐事为乐。摆脱被脂派僵局有两条需要共勉:一是要确立“主角”意识,不要一上来就以“配角”自居;二是可以平和的态度去指派那些指派过你的人,让他们感受到,接受指派不仅仅是出于善心,也是出于责任和友谊。在你的同事学会换位思考前,不要经常随意接受他们的指派。

误区5:沉迷加班惯性

每天在办公室呆到**点钟甚至更晚才回去,连双休日也不例外。你觉得自己很勤奋。

解读:中层主管Heien说,“我也是从新人走过来的,他们在3个月内把办公室当家,我觉得蛮正常;但若一年以后他们还是赖在办公室里,待到末班车开来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我会觉得他们的生活太封闭,会直接影响他们对这份工作的兴趣的长久性。”Heien总结说,有张有弛才会兴趣不久,所以她不喜欢下属昼夜圈在办公室里。

更有比Heien严厉的主管,会毫不客气地指出,“如果不是在赶货阶段,一个人不能在每周40小时内完成工作,要靠加班来完成,只能说明他效率低下。

要是给上司留下后一种印象可就糟了:利用公司的资源来满足你的私欲,这是任何一间公司的Boss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啊,双休日为何不打一局网球或回家吃老*拿手好菜呢?为何要呆在二氧化碳浓度甚高的写字楼里,那里的地毯上,果真有什么遗失的珍宝,才值得你贪恋留在那里的分分秒秒?

误区6:迷信办公室政治

一旦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就要靠办公室政治手段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

解读:“办公室政治”,有时可能是小而大之了,其实说到底,也就是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也可称之为沟通能力)和你的工作能力,有时候就像是天平的两端,任何一端的不平,在利益至上的现代企业中,都会阻碍你的职业发展。尤其对于初入职场的单纯新人,往往会遇到人际关系的不适,不论是过于排斥,还是过于*,都不是一种合适的方式。因为学会人际交往是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不可或缺的技能,只不过有些人因为利益驱使,过于玩弄人际关系,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办公室政治”,让人谈之色变罢了。

对于刚进职场的新人来说,把过多的精力都放在“政治斗争”上,有时候是会得不偿失的,因为这就等于你把自己的未来依托在别人的身上,而别人的动向是你无法掌控的。我就有朋友因为对副总惟命是从,处处显示出自己是“副总的人”,而当副总被解聘以后,她也落得个被辞退的下场。新人们要知道,所有人的所有行为,都是以利益为导向的,当你行事的时候,是否能让自己和对方得到“双赢”,是你需要考虑的问题。

误区7:认为职场只有利益关系

不拉关系,没有利益基础,我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真心帮助?

解读:如果朋友关系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必然导致这样的结果!因此,没有利害关系的两个人比较容易成为朋友,而且也比较容易长久。但是职场中的两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朋友往往要经受严峻的考验。不能说只有利益无关的人才能成为朋友,关键是朋友与利益有个先后之分,若朋友在前,那么利益面前,相同则共享之,相左则谦让之;若利益在前,那么利益相同则是朋友,利益相左就是敌人。

误区8:会拍马屁才能生存

能力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能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上司和同事的好感。

解读:认认真真的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领导就会清楚,早晚有一天,也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当然这样做不是错的。而像拍马屁者,如果没有一点的工作能力,只会乱说话,早晚也会一事无成的,因为领导又不是傻瓜,他们也需要一些要做事的人。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不妨学的圆滑一些,会做人一些,在工作时也拍点马屁,有点能力,又会说话的人,最领导最喜欢的,这种人才能受到领导的重要,不要以为我们工作只赚点工资就可以,不企图赚大钱,也不想升官,但每个人的生活目的不一样,工作态度也是不同的,这种职场中的受重视,也是人们价值的一种体现。职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种格格不入群的人,早晚是要脱离这个圈子的,因为他们不会适应社会。

职场老鸟教新人如何应对“冷暴力”。

据印度亚洲通讯社报道,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在办公室中受到类似贬低性评论、持续批评、对资源垄断之类的冷暴力,对雇员造成的危害很大。研究发现,受过职场冷暴力的雇员更有可能辞去工作,他们心理失衡,工作满意度降低,愤怒和忧虑的程度也变得更高,其后果更加严重。

此前智联招聘也曾做过职场冷暴力调查,近七成(67%)被调查的白领表示自己曾经遭遇过职场冷暴力,而这一暴力的主要实施者是上司。遭遇职场冷暴力后,只有16.9%的人表示会积极寻找解决办法,38.1%的受害者表示自己会整日郁闷,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20.9%的职场人则以冷制冷。将近2成受害者则选择了黯然离职,只能以这种方式解决。

编者按:近些年,职场冷暴力一直是职场人的难言之隐。冷暴力以一种无法言说的压力将我们孤立起来,让人感觉不寒而栗,上班如同坐牢。职场中的你是否遭遇过冷暴力?你是如何化解的?是横眉冷对还是以暴制暴?甚至被逼“一走了之”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经验,为你支招!

流行症状一:被老员工拒之千里

刚刚*职场的新人总会抱怨公司里的前辈给自己脸色看,明明一起搭档做事,可是前辈总是不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当回事,新人把一些新鲜的想法告诉前辈,前辈一脸的不屑,给新人着着实实地浇了一盆冷水,时间久了,新人再也不愿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前辈也缺少了一个得力干将。两代职员之间也有了鸿沟,很难融洽相处,都是只跟自己同时进来的员工一起,形成两个独立的圈子。

专家解惑:这种现象在职场冷暴力中非常常见。在这种现象里,前辈就是冷暴力主动的一方,新人则成为被动的一方。冷暴力的源头源于老员工,他们对于新人有着两种态度,一个是新人没有经验,于是老员工抱着经验主义的思想,对新人视而不见,还有一种原因就是老员工的不自信,新人的势头总是很强劲,而且工作积极性更高,知识面也更为广泛,老员工害怕新人的风头盖过自己,因而开始用不合作、不理睬的方式向新人施暴。

如果不能正确应对,新人的挫败感会越来越强烈,工作的积极性下降,而老员工呢,也并不是这场暴力争斗的胜利者,相反,老员工失去了新人的尊重,如果有一天新员工成长起来,这个老员工也许将成为新员工的施暴对象,形成恶性循环。同时,老员工也在这一过程中失去了一个得力的助手,以及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的机会。

白领支招:懂也要装不懂

华敏,24岁,外企白领

作为一个职场新人,受到前辈的冷落真的是心里很不是滋味,用句俗语就是“热脸贴人家冷屁股”的感觉,实在是不好受,刚开始,我也接受不了,毕竟刚刚从大学里走出来,年轻气盛,就和前辈对着干。可是后来才发现这样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只是不停地较劲,于是,我开始尝试沟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请教老员工,即使自己知道的一些小问题我也会假装不知道,并且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让前辈看到我的价值存在。后来,我发现前辈对我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也开始放低姿态,我们的合作越来越好,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流行症状二:冷暴力让我失去工作积极性

曾经在一个论坛里看到过一封下属给领导的离职信,整封信的内容就是将工作一年来上司对自己的种种冷暴力进行盘点,这个员工从最开始对公司的感恩,到最后充满怨恨地离开公司,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上司永远不满意,信中提到上司总是无休止的指责,而做出的成绩却永远没有一句表扬的话,做好了是应该的,做不好就是大逆不道。时间长了,工作再没有了积极性和成就感,离职成为最终的选择。

专家解惑:上司对于下属工作的不满意是出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这个出发点没有任何问题,只是方法选择错了。上司不能不允许下属犯错,只是犯错的次数和程度要有一个底线,而在员工做出成绩时上司一定要鼓励员工,从欣赏员工的角度出发,将其优点最大化,而不是一味地挑错。员工在犯错后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单独找他谈,问清失败的原因并给出建议和方法,这样员工才会对公司有归属感,更愿意倾尽全力为公司争取利益。员工遇到批评时也不要与上司产生对立心理,多做自我反省,也可以主动与领导沟通,说出自己的困惑,寻求帮助,这样能避免消极心理的产生。

白领支招:主动与上司沟通,换位思考

殷晓华,30岁,销售经理

我就遭遇过上司的冷暴力,上司不分青红皂白就对我的工作进行指责,把我的努力全盘否定,即使最后证明我的策划案没有任何问题,上司还是在大会上批评了我,于是我和上司对着干,不去努力做方案,业绩也直线下滑。后来我主动找到上司,并进行了积极的沟通,我也了解了上司的难处,站在不同的位置思考问题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相互的理解和宽容在上下级之间很适用。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找到“为了公司利益”这一共同点,就是找到了破解彼此冷暴力的一把钥匙。

流行症状三:领导越宠爱,同事越隔离

在职场中,很多被领导重视的同事往往成为众矢之的,其他的同事想方设法的隔离他,不仅工作不和他配合,即使是休息时,其他人聊得热火朝天偏偏连插话的机会都给他,平时见了面更是理都不理他。

专家解惑:在职场上,其实每个人的潜意识都是希望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欣赏,只是不幸的是,被领导重视的总是只有那么一两个,因此,嫉妒心理就会在其他人中滋长,而这些同样不被重视的人,就开始形成小团体,主动孤立受宠的人。

此时被动方最不能做的就是任由事态的发展,这样下去,即使你工作出色,领导也会认为你没有合作精神,所以,一定要先接受被孤立这一事实,然后主动出击,并且有足够的耐性,在其他同事工作需要帮助时,保持低姿态,伸出援手。主动方则要明白即使你孤立对方也没有任何好处,还不如增强自身能力,像优秀的同事学习,这样才是工作应有的积极心态。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除了隔离同事外,还会散布同事**,嘲笑同事。这些行为虽然算不上直接的冷暴力,但其最终结果就是冷暴力,很多人在竞争中为了求得生存,通过各种方式打击对方。这种打击别人的目的都是为了抬高自己,这种恶性竞争会影响工作。因此,要将竞争变成良性的比赛,在比赛**同提高。

白领支招:奖励与同事共享

李文静,32岁,行政人员

工作能力强本是一件好事,但在领导和同事2种不同的人群中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概念,因此,如果协调好这个中的关系尤为重要。拿我来说,每当领导当着同事夸奖我的工作时,我总会顺带将同事的功劳一并报告给领导,这样既给了领导面子,也让同事们和我一起受到领导的褒奖,不会把我排除出去,拉近了彼此心灵的距离。合作的同时,我还会与同事分享彼此的工作经验,久而久之,同事也愿意和我合作。

流行症状四:错误行为让冷暴力降临

在职场中生存的第一要件就是要做好自己的事,然后才是去多关心同事的行为。然而有些人,就总是打破游戏的规则,譬如你的电脑开着,人不在,而刚好MSN、邮箱也是处于打开状态,等你回来后,发现电脑被人动过了,MSN中没来得及看的留言被人打开看了,邮箱中未读的邮件也被人读了……是谁都难以接受。如果你有这样的好奇心去看别人的电脑,很可能会让同事们离你渐行渐远,处处防着你。

专家解析:好奇心在有些时候是通向成功的,然而在职场中,好奇心有时就葬送了你的人际关系。而在职场中,偷看别人电脑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形式,还有很譬如将同事在闲聊中对领导的一些玩笑话转告给领导,挑拨同事间关系等。这时冷暴力势必会出现在你和同事之间,严重影响同事间的关系,使自己被隔绝出职场人际圈之外。此时要先从自身找原因,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切忌以暴制暴,这样会使暴力升级,要主动和同事沟通,让同事对你恢复信心。

遭受冷暴力的员工如何应对

1.适应原则:任何*工作岗位中的人都会有对新的职场生活的憧憬和幻想,冷暴力会给我们兜头一盆冷水,很正常,冷暴力不可能绝对消失。要有这个见怪不怪的觉悟。

2.积极应对原则:不要等着忍不住了才去解决,而是当自己在职场中第一次受挫,就应该积极考虑解决方法,至少要有一个积极应对的意识。主动沟通并积极沟通是尤为重要的,其实在冷暴力的战役中谁先主动谁就是胜利,并且这个沟通必须是积极的,不是为了沟通而沟通,要坦诚布公,就问题展开讨论。

3.乐天原则:坦然面对职场冷暴力,不反抗就是最好的反抗,在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之前,我们先不去理会,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不往心里去。永远保持自己的乐观心态。

新人容易陷入的简历误区

阿灿是今年7月毕业的本科生,毕业就等于失业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从毕业前几个月开始,他就是招聘会与各大招聘网站的常客了。投出的简历足有两三百份,得到的回复却只有寥寥数个,还都是一些他不喜欢的岗位。在十分沮丧的情况下,阿灿走进咨询室。经过职业规划师的了解与分析,我们发现阿灿其实是一个各方面素质都不错的年轻人。

相对于阿灿,Jane算是很有求职经验了,但结果却更不幸。Jane工作快四年了,期间换过三份工作,最近又要准备求职。最让Jane苦恼的是,每次都是工作不爽了,想换份好工作,结果每次找工作都显得那么难,每次都是简历大把大把投面试机会却很少,最后往往迫于生活压力只得先随便找个工作再说。

类似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通过对他们实际情况分析,CCDM职业规划专家发现:很多朋友都陷入了写简历的误区。不仅浪费了自己宝贵的求职时间与成本,更是错失了很多好工作机会!

下面我们就列举职场中人最容易陷入简历编写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词汇描述缺乏量化表达和独创性

在自我评价一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活泼开朗、外向大方、勤奋努力”等词汇。千篇一律的风格很容易让你的简历落入“不通知面试”的行列。在文字中无法突出自己的个性,是这种简历最失败的关键。

那么,简历需要如何突出自己的特点呢?将你的成果和业绩进行量化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成功的简历在制作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会以“为雇主带来的价值”为线索,可以通过量化过去实践中的成果来强调自身价值。对于有过多年工作经验的朋友而言,可以列举出自己曾经的业绩。如曾为公司赢来几万元的订单或为公司创造了几十万元的效益等等。如果你的工作无法为公司带来直接的效益,那么我们也可写出你的工作成果。但是注意,一定要让HR明白你的价值所在。切忌用笼统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成绩。

简历不像文学创作,词汇越丰富,就越会赢得HR的青睐。简历更像数学问题,需要理性和逻辑的思维,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论据充分是好简历的几大特征,此时的论据就需要量化的表达了。当量化的论据丰富了,简历自然也会与众不同!

误区二:言过其实对于自己的描述水份过多

简历写得漂亮,并不是意味着不切实际地把自己表扬一番。造成现实中很多人的简历水分过多,丢失了诚信分数。尤其是一些学生朋友,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就猛对自己大学期间的表现做文章,学生会的干事成了学生会副主席,做过两份家教也变成了社会实践丰富等等。此举一定会让阅人无数的HR产生怀疑。

简历的真实可以反应出一个人的诚信品质,而这往往是HR对于求职者的基本要求。在自我评价一栏的发挥确实可以为自己增彩不少,但是坚决不要言过其实。此外,即使是自我夸奖也要有针对性,与职位不相关的部分大可删除。因为与应聘的岗位相关经验与技能才会有价值,如果是不同的领域或职能,再丰富的经验也不会让自己脱颖而出。

建议大家在简历或面试过程中,尽量让人事经理关注自己的特长与优势,比如学习能力、专业理论等等,作为一个新人,你也可以坦诚的加一句:虽然我缺少经验,但相信时间可以证明,我会是你优秀的员工。若是在简历的最后能够附上班主任或学校领导的推荐信,会显得更客观、公正一些,避免王婆卖瓜之嫌。

误区三:无针对性用相同简历应聘不同岗位

一份简历闯天下是当今求职者的一种常用手法。然而这也是应聘失败的根源,同一份简历无法相对应不同的公司、不同职位,即使是相同职位,如果不是同一家公司那么简历也一定要区分对待。

简历需要有针对性,所谓有的放矢即是如此。不同的公司或岗位需要不同面貌的简历来应对,每一份简历都有自己的特点,也会有针对某特定公司与岗位的文字。从阿灿投递简历的情况来看,他虽然投出了上千份,但是成效却不明显,症结就在于此。他没有分析好所应聘职位和公司的特性,并按照这个特定来突出自己简历的特点。

职业规划师建议大家,根据所应聘的岗位要求来写自己的优势,所谓对症下葯,才能事半功倍!

我们祝愿所有的求职者都可以顺利地找到自己称心的工作。当然,单是避免了简历撰写的误区还不够,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理解:想要获得一份好职业,没有足够含金量的职业资本和清晰的职业规划,一切都免谈!如果有些求职者的性格类型与所应聘的职位并不符合,即使简历写得再精美、应聘再成功也只会对未来的职业之路造成阻碍。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在写简历之前务必先确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这才是简历成功的根本所在!

新人面试一定要谨防这四忌

一忌被动

很多求职者是在被动的情景下来找工作,比如说被父母领来找工作,或者是跟着男朋友或者女朋友来的,这样的人找到工作的机会基本是0.1%。你会感觉到,她还没有准备,就来到职场。被动找工作的小举动会给招聘人员带来很多负面信息:不独立、无法担当事情、没有自信、职业规划模糊等等。

二忌没有礼貌

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往往从你张开嘴第一句话就可以反映出来,而从你走入找工作的第一步开始,你的一言一行可能都能影响到你的求职情况。通常现场招聘经理是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来定板,五分钟的交谈就立马给招聘人员种下深刻印象。所以,礼貌用语非常重要:首先,要有称呼,其次,要有敬语,再次,东西要轻拿轻放,不能摔摔扔扔,这些都是非常不礼貌的举止。

很多大学生在面试中主动向面试人员鞠躬问好并自报家门递简历,在面试结束后不忘向面试人员致谢,这些细小的举止往往可以化被动为主动。

三忌缺乏诚意

找工作之前最先准备的就是一份简历,简历不是买来现成的,是要自己做的。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简历如何做最能受到招聘单位的欢迎。调查数据显示,*.1%的企业表示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25.5%的招聘单位表示,在招聘录用应届毕业生时,最不喜欢的是眼高手低的求职者。不诚实的求职者受到19.1%的招聘单位反感,最反感简历弄虚作假的招聘单位约占11.8%。

这表明,用人单位最不欢迎的就是眼高手低,大事干不来,小事不愿干,缺乏埋头敬业精神的人。因此,在求职应聘过程中,如何恰到好处地体现自己的敬业精神,将是求职者特别是应届毕业生赢得用人单位青睐的一把金钥匙。

四忌有头无尾

这方面就是指在找工作过程中你要做到细心准备,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同学毕业找工作期间会更换联系方式,你要注意,在你找工作期间,一定要确定一个信息畅通的联系方式,这个联系方式要保持一段时间,一直保留到你的工作状态相应稳定的情况下,比如过了工作试用期,而且出现在你的简历以及各种求职登记中的联系方式都要一致,因为随时都有可能有幸运之神降落在你身上。经常有许多应试者因电话没打通而没能到场,遗憾地和就业机遇擦肩而过。

求职有时不妨卖点傻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纳特·史坦芬格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要求4名前来求职的人,要一边做自我情况报告的录音,一边用小型的煮炉煮牛奶。

第一位求职者声称自己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有出色的社会活动能力。他在报告最后特意提到牛奶煮得很好。

第二位求职者的报告内容与第一个人相差无几,但他在报告的最后说,他不小心碰翻了煮炉,牛奶也煮煳了。

第三位的情况和前面两位不同。他说自己的学业很糟糕,而且社会组织活动能力不怎么样,但他的牛奶煮得相当棒。

第四位的自我报告和第三位相似,并且牛奶也煮得差劲。

史坦芬格认为,所有求职者都可以归于上述四类人之中,第一类人:十分完美,毫无欠缺;第二类人:非常完美,略有欠缺;第三类人:欠缺,有小长处;第四类人:毫无长处。

表面上看来,似乎第一类人成功的几率应该更大,但现实的天平却常常倾向于第二类人。因为人毕竟还是现实的,都会有或大或小的毛病,不可能做到面面俱美。同时,一个人如果锋芒毕露,会让老板觉得你华而不实或者故意做作,甚至还担心浅水养不住你这条大鱼。所以,如果你是十分出色的人才,在求职时,大可不必去掩饰个人的一些小毛病,有意无意地卖点“傻”,学点笨,使人觉得亲近,更容易让人接受。

职场生涯最重要的八小时

有人将上班第一天称为职场生涯中“最重要的八小时”。刚刚脱去校服的毕业生们是否感到了一些彷徨——怎样开始职场生涯中的第一天?怎样才能从象牙塔中的学子蜕变为一个职业人?在新同事面前,又该作一次怎样的亮相?

大四时,我和很多同学一样,打着“实习”的旗号*一家咨询公司,希望能有“晋级”的机会。可我的美梦破产了。实习结束,回到学校,我不得不投身到找工作的大潮。8月的一天,我突然听说,这家公司发生了高层变动,一位合伙人带着自己的人马突然离开公司,一时间,办公室里接电话的人手都不够。本能告诉我:机会来了。我给部门经理打电话,表明自己的诚意,可能当时公司真的很困难吧,经理很快便同意了,“下周一吧,你来上班。“哇噻!我要去上班了!第一天上班,一定要给大家一个惊喜。周一早上8点半,我准时来到经理办公室报到。一推门,“孙老师,我来了。“以前实习的时候,我见谁都叫老师的。经理抬起头,皱着眉:“小宋啊,第一天,你就学习一下《员工手册》吧。“从经理室出来,暗自揣测经理奇怪的表情,难道他是在怪我没有喊他“经理”?可以前实习的时候,我也喊他“孙老师”啊!我所在的部门同事大多没有离开,看见熟人,我挨个儿上去打招呼,一口一个“老师”,一副虚心学习的好学生模样。同事们拍拍我的脑袋,“真像个孩子。”

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我正准备熟悉业务,却听见有人喊我的名字。“宋莲,你帮我复印这几张资料吧。”“好的,张老师。”实习的时候,帮大家复印、传真都是我分内的活儿。从复印室出来,看见休息室的饮水机没水了,我又赶紧给水站打电话。刚放下电话,又有同事让我去通知前台给会议室送份资料。我见前台正忙着,便主动提出帮她去送。推开会议室的门,只见经理正跟几位同事开会,“小宋,看样子我交代给你的《员工手册》,你看得不好啊!你准备一下瑞姿公司的资料,下午我们一起去见见他们……”没等我表态,一位“老师”便开玩笑似的说道:“她还是个孩子呢,客户肯定以为是个实习生……”我心里咯噔一下,做咨询这一行就是要学会和客户打交道,我怎么能错过这个机会呢。经理看了我几秒钟,而我也尽力做出成熟状,“那你就下次再去吧,下午跟着老王他们开个策划会。”

我失望极了。一个上午,我什么业务也没来得及做,净顾着给各位同事干杂活儿了。等到下午参加策划会的时候,因为没有准备好,组长还很不高兴呢。这时便有老师说:“没事,还是小孩子嘛!”哎,“小孩子”!

回家后,我翻开《员工手册》,上面明确写着:在公司内同事间一律互称名字。哎,怪不得经理不高兴我喊他“老师”。由这件事情,我更得到启发:从第一天上班起,自己就已经不是个学生,而是职场中人了。上班时间只做与自己职位相称的事情,因为我已经不是那个“人叫必应”的实习生了。如果还被看作是“小孩子”,就意味着你可以不承担责任,也就意味着你失去独当一面的机会。没有机会给你,在专业上,也就意味着你没有长进。在我看来,第一天上班,克服“学生气”塑造职业气质是最为重要的功课。

偶然失误让你职场更完美

我和阿鸣是同学,后来又一起*一家公司做行政工作。大学时,我俩从不把规矩当回事,经常迟到缺课。上班后,我变得谨慎起来,因为我知道职场如战场,丁点错误都可以耽误前程,于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各个方面都力求完美。

而阿鸣却有点懒散,虽然工作很扎实,但总改不了偶尔的迟到,偶尔的上班时间接私人电话。

按照公司的安排,试用期过后,我们两个新人就要分到其他部门进行全面培训。公司要开拓新的市场,准备抽调人员赴外地组建分部,我们很有可能被提拔去外地。想象着有机会去外地担当重要职务,我更加重视起自己的言行来,我要在这不长的考验期里树立一个分部负责人该有的形象。

但阿鸣好像对这事情没什么兴趣,一如既往地工作,偶尔还是那么粗心犯点小错误。我本来想提醒他,后来想想也许他想跳槽。其实,上班的这些日子我过得并不如意,职场的规则与微妙是我读书时所未遇过的,想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那只能刻意要求自己。有时真羡慕阿鸣不把工作当回事,他的率性是我不能做到的。

很快半年到了,公司人事部长分别找了我和阿鸣谈话。部长是这样评价我的,说我做事稳重、扎实,人缘好,分部的策划方案也做得不错,希望我能再接再厉,为公司做更大的贡献。听着这样的话,我心里特受用,看来我付出的辛苦是值得的,是有人肯定的。

最后的结果是我依然在公司本部工作,而阿鸣带着几个新来的人员去外地组建分部;我极度郁闷。后来人事部长告诉我说,阿鸣的偶然错误恰恰与我的过分稳重形成了对比,偶然发生错误说明了心态平和,对工作得心应手,具有可培养性,易形成独特的领导风格,而老成不仅少了青春活力,而且这成熟是刻意追求的,有疲于应付的意思,这既对个人工作不利,也对公司发展不好。

这件事后,我渐渐恢复到此前那种性格,偶然的失误让我精神不再高度紧张,我发现自己的工作比以前得心应手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