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海有夏》第六章 造纸制笔开盐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晋咸康六年中秋,西元340年十月初,南田岛上秋收方才过去一旬。。c

秋天傍晚的天气总是最为清爽宜人的,一群少年男女正行走在南田溪边,夕阳接近了西山的山头,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意满满。一个稍显矜持的白皙童子,十岁的刘津,挺直自己身量,尽量让自己略皱的麻衣显得笔挺,看上去更像夏师的健壮、虞师的俊逸。这个现在自认为开了眼界,要对得起身上汉景血脉的南阳刘氏后人,觉得自己现在师从夏师虞师,只要学得了他们的本领,就能成为父亲口中的“治世大才”,自然也就能不负夏师期望,成为夏师一直推崇不已的“安邦之士”,也能成为虞师所指的能够“使心近昊天,正行奉上帝”的“修士”(有修为的士)。

旁边略小的吴穆,则看着正在装“名士风度”的刘津,颇为不忿,不就是学两位先生吗,我也行,疾步越过在他身前的兄长们,堪堪跟在夏羽后面,亦步亦趋的学着。虞洋看到不禁捧腹。旁边的其他少年,也是一阵轻笑。惹得吴穆,跑到夏羽面前撒娇,夏羽一把抱起吴穆,跑向前面。

而其他的汉人少年也是步伐轻快。今天在夏师带领下,大家挖了海边淤泥沙滩的多个点,查看了地下的硬壳层,标定了将来盐田的范围。众人都想象着要是有了能够日出几千斤海盐的盐田,将来生活就更好了,而几千斤盐那该是什么样子,或许是可以铺满村前的整个空地了吧。

一向以首期入门大弟子自居的吴秩、黄石、周瑞、陈遂、越幡、越桨、越涛、越潮八人,则是想着要是有了足够的盐腌制渔获,那么似乎就可以常常驾船出海拖网捕鱼。而且出海卖盐之后,就可以买到足够的铁料、桐油、布帛,而岛上的石灰、贝壳都不虞有缺,那么等木材可用之后,就可以造出虞师描述中“帆面几百平米,船长几十米,御风而行,日行数百里”的大海船。想到自己到时就能操纵这样的船只,八人都觉得心潮澎湃。

到了村东南田溪的河湾浅潭,这里坡度不大,水深不过七八尺,水流也不甚湍急,而且溪中多是被雨季大水磨圆的大块卵石,水流清澈,村中人多与此处洗浴游泳。

众人脱去衣物,下水游泳,洗去一天疲惫与尘埃。少年男子在河湾潭西北边,而女孩们则在河湾潭的另一侧。众人击水互泼,一时欢声四起。

正当时只用早晨半天上识字课和算术课的七八个少女,也结伴来到潭水边嬉戏。其中奔放美丽的越人少女,有时还会游到少男们这边,击水挑拨,而众少年追逐还击。

这时村中炊烟袅袅,家长们则赶来,叫众童子早些回家尽晚食。

时光如流水,匆匆过去。

已是冬初,锯木场旁南田溪边新建的造纸作坊里,村中老农郑亩正在给蒸煮碎木料的“大釜”烧着火。郑亩真是打心底佩服夏郎君和虞郎君,自两人来到村中,改了耕犁,做了圆锯,现在大家能够饭食得饱,也终于有了多余的田地,可以种下桑麻,眼见地以后就都能温饱。

郑亩自己的大儿子郑锄虽然年岁大了,上不得学,而且家里毕竟还要劳力耕作,侍候庄家,可自己小儿子郑犁却已经在村西的成均馆上学。看着现在小儿子,一下就能算出家里十亩旧田和近三十亩新田近八千斤的收成,不识字的郑亩觉得以后终于有了盼头,不管怎么说祖上都是郑国大夫,总不能子孙各个都埋没于荒野啊。而家里的大儿,现在也会趁着冬天地里活比较少,跑去成均馆旁听,虽然没人知道郑锄能懂多少。

看着正在“釜灶”下面发呆的郑亩,暂时被夏羽安排到造纸作坊帮忙的吴秩,不得不催郑亩赶紧加火,“郑叔,加火要紧。”默默咧嘴笑着的郑亩,赶紧往灶中加了把柴火。

就说这柴火,现在伐木场和锯木场里,伐下的松树、杉树、樟树的枝条都送给了村里,还有造纸场。现在村里人,在地里的劳作之后,都不用再起早去为砍柴。

而去掉树皮之后的松树、杉树的树枝,都用风车拉动机械破碎,然后送到这里蒸煮之后,再次磨浆,再蒸煮,沉淀之后,制成纸。自然分成两种纸,一种做书写之用,当然和后世的打印纸之类没法比,粗糙了许多,不过为了便于硬笔书写也制造得较厚而且括挺;另一种较为蓬松柔软自然是厕纸了。

不论夏羽还是虞洋,都对现在村民用较大的阔叶当作厕纸比较无奈,虽然从穿越后不到一周就用掉了,船上的卫生纸开始,两人就只能用叶子了。无奈这时代,纸张很少,有也舍不得当作厕纸用。也只有虞洋动员学生改善卫生家庭习惯,劝说挨家挨户每家修建茅厕时,顺带统计村民情况时,才发现村里居然有会稽郡剡县的逃户,家乡就出产当时名纸——剡溪纸。

虽然所谓造纸术在教科书和论坛上都被传烂了,可是夏羽和虞洋除了知道蔡伦用破麻布、渔网、旧纸之类造纸,在记录本后面见过“100%原生木浆”也没有怎么接触过造纸术,于是夏羽虞洋立马找来这位剡县逃民徐荣问清了造纸的基本流程。无论材料是不是一样,但是造纸的原理,是使植物纤维相互交叉连结还是一样的。花了将近一个月弄清楚了流程,再花了一个月按照流程将至作坊化。终于出现了,现在这个可以日产一尺见方的白纸两百张,厕纸一百张的造纸场。

开馆授徒之初,学生们都是以树枝竹条为笔在沙地上写字,而等到后来开始要布置也些习题,而课程也愈发深化时,纸张的问题再也没法回避了。造纸场制成之后,自然解决了这个问题。制作不同于软笔——毛笔的硬笔,炭笔(铅笔难度更高,更将来改进)则简单许多,刮下村中烧饭的陶罐、铁釜下面的积碳,混着粘土就可制成笔芯,然后裹上几层防止弄脏手,简单的炭笔就算能用了。

这时的黄石在指挥着几个同龄甚至比他还大上一点的师弟们装着盐田的闸口,随着厚木板卡入槽座,他的任务算是完成了。其余在夏师面前表现自己能力的黄石和诸位同组的少年,兴奋地冲向夏羽。快到的时候,才想起先生一直教导,“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黄石止住队伍,喝令几个师弟注意仪态,浑然忘了自己也是气喘吁吁。

“夏师,吾等受命安置之盐田闸门,现已置入闸座,请夏师检核。”

看着这群快速成长的学生,夏羽内心也很是激动,“先于一旁安歇,待为师此处,翻车试转成功,再去检验。”这翻车是用来将蒸发池的卤水,转移至另一边的结晶池。

而在轮锯场的堆木棚里面,虞洋检查着自己试制的三尺长的两层渔船模型,一旁的越人渔民船匠则看着这个精巧的模型,惊叹不已。纸面上这是一艘长约十一米、宽约三米、船体高近三米、艉部高近四米的渔船,有一根高近九米的主桅杆,上挂大小两面横帆,前桅杆下挂一面辅助的三角帆。使用了龙骨,艉舵,受限于铁料,只能使用石锚。

不过由于虞洋下意识都用了西方帆船的软帆,村里没有这么多的麻布,就算明年开始加种苎麻,也要时间。主桅的帆只好改用硬帆。这艘设计中的风帆渔船,排水量将近45吨。之前村中越人渔民船匠,没有建造大船的经验,好在没有特别复杂的结构,特别是了解了附近临海郡南永嘉郡的横阳县曾经是东吴横屿船屯所在地,南边晋安郡的温麻船屯都是这时代顶级的造船基地。反正现在是练手,到时可以去那里招募船匠。

而且手熟之后,岛上的船匠也未必输于那些形同奴隶的船屯屯民。毕竟造船业这种最需要计算、组织的行业,穿越者经历了工业化时代的优势也就表现得更为明显。

这年,东晋咸康六年底,夏羽虞洋到这个时代之后,岛上第一艘风帆渔船开始建造。最初的八个少年中,周瑞、越幡、越桨、越涛,进入新建的干船坞开始跟着虞洋和诸越民船匠学习船只设计和制造。

成均馆内,夏羽执教鞭,学生们奋笔学习。</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